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走进南关 > 南关概况

南关区情简介

时间:2022-08-31 14:24 来源:南关区政府办

一、南关概况

南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相接,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连,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净月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为邻。经过9次区划调整,辖区面积由497平方公里锐减为80平方公里,是长春市面积最小的城区。共辖12街1乡,1个市级开发区(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7个行政村,59个社区,户籍人口约48.8万,实际居住人口约65.77万。

南关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春市的历史发祥地、文脉所在地、百年商埠地、红色基因发源地和行政中枢,也是未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区。与其他城区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发展历史最长。清道光年间就形成了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村镇,1825年“长春厅”迁址到此,形成了长春市的雏形,历史上素有“先有南关、后有长春”的说法,长春建城以来始终伴随着南关发展的印记。

二是城市化率最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南关区实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一元结构的转换,绕城高速以北区域已基本完成全域征收,绕城高速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是功能分区最鲜明。南关区既是老城区,又是新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卫星路为界线,“南北联动”“新老融合”的发展格局。北部老城区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是长春市百年商埠地,传统商贸业态丰富;也是长春最早的建城区域,工商业户多、老旧小区多、宗教场所多、特殊人群多。南部新城区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是长春市规划建设的城市新中心,也是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核心区,集聚着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高端商务楼宇24座,现代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

四是服务业占比最大。南关区一产基本退出,二产逐渐转型,截至2021年末,三产比重为0:10.6:89.4,其中二产基本为建筑业、6户大型供热企业和1户食品加工企业(鼎丰真),服务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

五是地均GDP最多。南关区作为长春市的中心城区,逐步依托总部和楼宇经济的集聚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破解土地空间受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2016至2021年GDP从281亿元增长到494.5亿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始终全市领先,2021年地均GDP达到6.17亿元,高于五城区平均水平2.66亿元。

二、历史沿革

1948年10月19日,建立长春特别市政府,下设12个区。长春区、胜利区为现南关区城区。

1949年9月,区政府改为区、街公所。

1950年8月,长春区公所改为第一区公所,胜利区公所改为第三区公所。

1952年9月,第一区公所改为第一区人民政府,第三区公所改为第三区人民政府。

1955年2月,第一、三区人民政府改为第一、三区人民委员会。7月,第一区人民委员会改为长春区人民委员会,第三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南关区人民委员会。

1957年6月,长春区人民委员会和南关区人民委员会合并为南关区人民委员会。所辖的21个街道办事处改划为14个,分别为清明、新春、长通、全安、新立、东天、桃源、民康、北街、南街、大经、东安、至善、南岭。

1968年7月,成立南关区革命委员会,下设清明、长通、桃源、南岭、全安、新春、东风(农村人民公社)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南关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南关区人民政府,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

2012年至今,南关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12街1乡1个市级开发区(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

三、自然环境

从地理位置看,南关区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伊通河台地之上,是长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范围东起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西至人民大街,与朝阳区接壤;南起新立城镇、永春镇边界,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接,面积80平方千米。

从地质环境看,南关区西部为起伏台地,东部为大黑山低山丘陵。在地质结构上属第四系堆积物,除有部分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区均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沉降带过渡地带,松辽盆地东南缘、伊舒地堑呈北向南部通过,属于天山—兴安岭区,松辽中断陷分区,东部隆起小区,与吉林华力西褶皱系二级分区相接。地质年代分泥盆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

从气候条件看,南关区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夏季风的作用;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常有寒潮;夏季凉爽短促,平均气温21.9℃;秋季晴朗而温暖,早晚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零下12℃。

从河流分布看,南关区地表水属于松花江水系,伊通河、永春河分布于辖区东西两侧。其中,伊通河南关区段总长23.1公里,平均流量为4.32~4.68立方米/秒,平均流速0.59~0.64米/秒,河宽15~18米,水体平均深度0.5米;永春河南关区段总长4.8公里,平均流量1.25~1.45立方米/秒,平均流速0.55~0.58米/秒,河宽6~8米,水体平均深0.35米。

从文化资源看,南关区是长春市的发祥地、文脉所在地和百年商埠地。汇集着道台府、文庙、般若寺、清真寺等历史遗迹;孕育大马路、永春路、鼎丰真、东发合等百年商业街区和商号;拥有中科院光机所、东北电力设计院等6所国家级科研单位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6所著名高等院校;长春市体育场、长春五环体育馆等坐落于此。科教文体资源丰富,传统商业氛围浓厚,是集商贸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于一体的中心主城区。

从交通布局看,南关区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7条、快速路2条、一级街路14条、二级街路57条、三级街路159条、无名路582条、桥梁9座。长(春)东(丰)公路从辖区穿过,长平高速、长营高速公路入口位于辖区内。人民大街、亚泰大街贯穿南北,长春大街、解放大路、自由大路、南湖大路、卫星路、南环城路、南四环路横贯东西,形成长春市重要的交通网络。

从人口分布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南关区户籍人口48.8万人,实际居住65.77万人,占全市7.25%。其中0-14岁占比11.11%,15-59岁占比68.63%,60岁及以上占比20.26%。

从民族构成看,南关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老城区。截至2021年末,全区有45个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藏族、锡伯族等4.23万余人。

四、发展布局

2021年,南关区严格按照“十四五”规划,紧扣“南部提速扩容、北部提质增效”发展战略,深耕“一主三双六大街区”功能布局,稳中求进、变中求新、难中求成,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克难实现494.5亿元,增速达到7.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9.5亿元,增速达到11.1%,谋划实施了5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展现中心城区担当中,实现“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2022年,南关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抢抓全市“六城联动”起步开局的发展机遇,全力发展人才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围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保持“稳”的定力和信心,强化“进”的决心和举措,在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城市建管、民生保障等领域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全面开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