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南关地情专栏

李云鹤在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2023年度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班上的总结讲话

时间: 2023-09-15 14:11 来源: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字体: 打印

 

李云鹤在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2023年度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班上的总结讲话

 

来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3年8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2023年度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班经过两天紧张、热烈的学习培训,顺利完成各项日程,即将结束。

这次会议暨培训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是内容安排紧凑,课程精彩纷呈。全省年鉴工作者热心支持、参与培训,围绕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学习、交流和研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培训会议。

从总结的角度看,这次培训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培训内容高端。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高端。中指办年鉴处刘永强处长做的是宏观上的形势报告,是对全国精品年鉴工程建设形势的分析,是一次全国精品年鉴形势的讲解和培训。江苏志办牟国义主任的《精品年鉴时代意蕴》是一次理论报告,他从年鉴历史讲起,在精品年鉴建设实际操作层面进行分析,是对纵向的年鉴历史文化与横向的精品年鉴建设要点进行的纵横交织的介绍,也是宏观上的内容。新疆志办刘星和我们省方志委孟亚男做的是实际操作层面的讲座,其中刘星主任关于政治部类编纂的讲座属于中观概念,孟亚男所讲的条目是年鉴最基本的单元,则可归为微观。所以,4位专家的授课既有宏观上纵向历史介绍、横向背景和编纂实务讲解,又有中观上如何解决部类编纂问题,以及微观上细至条目这种年鉴基本单元的讲解,全面而系统。二是授课专家的位阶高端。刘永强处长实际上是全国精品年鉴工程的“操盘手”,是这项工程的实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和其他3位专家,都是中国精品年鉴工程评审专家组成员,在年鉴编纂上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对于年鉴编纂规范性、科学性的把握更精准、更权威。从精品年鉴工程实施起,他们就在精品年鉴评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把这些专家请到同一次培训中来,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我省精品年鉴建设有着巨大的引领、推动作用。三是专家讲授的内容高端。授课中,刘永强介绍了全国年鉴事业发展形势,中国精品年鉴工程的进展、成果等现状,指出了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机遇。牟国义主任很有底蕴和文采,他从年鉴的历史、性质、特性三个方面解读年鉴的文化传承作用,结合在精品年鉴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年鉴内容分类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讲解。刘星主任在关于年鉴政治部类编纂的讲授中,阐释了政治部类要体现党的创新理论和治国理政最新成果,要突出主责主业、年度重点工作和年度特点等观点。他讲的虽然只是政治部类,但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把这种编纂思路推而广之到经济、文化等各个部类去。孟亚男关于条目撰写的讲授结合了大量实例,总结归纳得非常好,很有针对性,相信大家也很有收获。建议大家课后认真学习各位专家的授课内容。

第二个特点是专家讲授精彩。各位专家围绕着各自的授课主题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勾勒出全国精品年鉴工程建设的宏大背景,描绘出各地在精品年鉴建设、争创精品年鉴工作上各出机锋、群雄并起的生动姿态,进一步明晰了打造精品年鉴的路径和应该采取的方法、措施。悉心听取他们的讲授,对年鉴、年鉴编纂工作以及打造精品年鉴的认识一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永强处长说,精品年鉴工程是一个新的赛道。对于我们来讲,打造精品年鉴的的确确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梦想。永强的讲授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能够从他的讲述捕捉到实施精品工程的初衷、想法、下一步的思路。牟国义的讲授中,对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精品年鉴工程是“一片新的蓝海”,你会联想到什么?浩渺广阔、奥秘无穷,耳目一新,可见他对年鉴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种深刻性还体现在他把年鉴看作是一项文化传承工程,这就意味着年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年鉴既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那就事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就纳入到总书记刚刚提出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命题当中,多么重要!我也非常喜欢白城志办滕坤主任在经验交流时说的这样一句话:“年鉴记的是一方水土的人和事,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这个不得了!请问同志们,把年鉴看作我们这个行政区域芸芸众生的精神家园的,庶几?过去,我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理解年鉴——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条长河,这条长河中有着一个个历史断面,年鉴就是一个行政区域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断面,对于后人来说,就是这条长河中捞取出的一个标本。比如,2022年,吉林省什么样?看年鉴就可以知道。但是它总是记上一年的事,所以年鉴中的资料是“冰鲜”的,不是新鲜的。今天,我反思,我的理解与他们认为的年鉴是文化传承工程、精神家园相比,在认知深度上还有差距。所以,经过这次培训,我们对年鉴的认识会产生新的感觉,有新的深化,我们对自己从事的年鉴编纂工作也会有新的感情。

第三个特点是3位同志的经验交流很实在、很接地气。长春市九台区于永、四平市睢涛把他们在精品年鉴打造过程中的所感、所悟、所总结的经验跟大家进行分享。滕坤主任从自己的编纂实践出发,对动态条目的编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详实的分析和研究。从滕坤对动态条目编纂的讲述中,可以感觉到这位主任不简单,她是在编纂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所以她的感觉才能够如此敏锐,她的判断才能够如此准确,才能够给大家贡献、分享这样精彩的感受和体会。三位同志的讲述既是实际操作的经验交流和介绍,又是编纂实务的交流和体会。其中于永的介绍是他在九台年鉴打造精品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这位同志情感细腻,在艰苦奋斗中感受到很多别人没有体会到的东西,对整个过程的概括总结、对经验的提炼都很好。他有一句话我认为说得非常好——“没有等出来的成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这一定是他经过实践、积淀后自己的体悟。不奋斗,精品是不会自己出来的。年鉴精品哪会那么容易?睢涛介绍,四平年鉴修改1万余处,文字量增加20万字,再加上表格和图片,完成这样的工作量是很不简单的。所以,这些同志的经验交流很有启发作用,也是这次培训的一大特点,是培训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个特点是学习氛围浓厚。现在,正是一年中年鉴编纂工作最紧张的时期,是交付印刷的节点,还要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做一些修改调整,非常紧张。大家能够抽出两天时间参加这次培训,很难得。我特别注意到,这两天的培训虽然安排很满,但每天会场座位都是满员,而且秩序非常好,专家讲授过程中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同志们都在认真听讲,可以看出大家对培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课下,大家的沟通、交流、讨论也非常踊跃。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座的王玉书、毕绪增等几位老先生一直坚持听课,他们兢兢业业编纂年鉴,认认真真参加培训。正因为大家有这样的热情,培训才能够进展得非常顺利。从这以上四个方面来看,我们这次培训是成功的。这份成功在于大家的热情支持,对年鉴工作的一份执着,对省地方志编委会的一份真情,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结合这次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的主题,我跟大家交流几点看法,也是我在这次学习中的一点体会。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的实施,对于全国地方志工作而言都是一项新鲜事物。吉林省在这项工作启动伊始就积极参与,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吉林省现有精品年鉴7种7部,总数排在全国第三位,若按精品年鉴占比算,吉林省的位次会更好,有精品数量优势。第二,吉林省有孟亚男、刘传仁、付莉3位全国精品年鉴评审专家,全国一共26位,有精品专业优势。第三,年鉴理论研究上也有一定优势。2022年全国“精品年鉴品读季”论文评比中,吉林省报送的5篇论文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一篇,一等奖两篇,二等奖两篇。全国只有吉林和海南是5篇论文全部获奖。在以上这些优势的前提下,吉林省在精品年鉴打造上要更加努力,要用一往无前的精神乘势而上。因为现在全国各地都上得很快,形成了浓厚的竞争氛围,如果我们缓一缓脚步、松一松劲,就有可能从第一方阵跌落下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这样几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下,地方志工作必须把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主题和主线。去年中指办组开展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时,我们积极推动长春市参评,他们不负所望,一举中的,成为国家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单位。接下来,长春市将在3到5年内在长春市辖区至少打造出3部中国精品年鉴。我们这样做,就是要在精品年鉴工程建设上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从另一方面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年鉴在2020年实现“全覆盖”以后,编纂年鉴成为日常工作。吉林省在2020年已经全面完成“全覆盖”任务,已从“有没有”迈入“好不好”的阶段。从客观规律角度看,我们也走到了打造精品年鉴、实现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期。年鉴年年编,每年一本,公开出版,花费了诸多人力、物力和经费,如果一点长进没有,总是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实在说不过去。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每一年都出现很多新鲜事,都比上一年有新的变化,都呈现出新的状态和面貌。如果年鉴编纂仍然年复一年重复过去,就是不思进取、故步自封,所以,年鉴确确实实到了要常编常新的时候。每一位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打造精品的理念。既然我们能够认识到年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认识到年鉴是一方民众的精神家园,就要把这个载体打造好,把这个精神家园建设好,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一直认为,能够踏踏实实做地方志工作的,能够在这项工作中投入精力和热情的人,一定是有情怀、有追求的人。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眼光看,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这份德性就体现在对这份事业的坚守,对这个载体和家园的呵护。我们的“道”就是研究年鉴编纂的规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是高尚的人。要打造精品年鉴,要推动吉林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这样一份情怀,这样的理念。

第二,要抓住机遇,打下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2022年全省精品年鉴品读动员会上,我曾说过,现在是年鉴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昨天永强处长用的词是“历史机遇期”。总之,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地方志工作有两项主业,一是修志,二是编鉴。现在二轮志书已经编纂完成,三轮志预计在2025年启动。现在到2025年之前,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时期,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倾尽全力打造年鉴,推动年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三轮修志启动后,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环环相扣,而年鉴既然已经实现全覆盖,就不允许中断,一定要一年一本往下编。县级志办人员少,精力有限,两项工作必然面临两头牵扯。所以,当下是非常重要的机遇窗口,谁利用好这个机遇窗口,将年鉴事业发展的基础夯得更加坚实,将年鉴编纂水平推上更高的台阶,将年鉴社会影响扩展到更为广大的范围,那么谁在将来就会更加主动一些。说得直白一些,如果趁此良机为年鉴工作抢一抢“肥膘”,将来的“消耗战”打起来,也能挺得时间更长一些。所以说,如果现在把年鉴基础打得好一点,将来的日子就好过一点。

第三,要继续努力,在全国精品年鉴工程建设当中擦亮吉林品牌。从专家授课中,大家能感受到,各位专家都说“吉林是年鉴大省”,说明在年鉴工作中,我们吉林有品牌了,有吉林的气派了!前面,我们分析了吉林省在精品年鉴数量、全国精品年鉴专家和年鉴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基础还比较脆弱,还不足以放心去倚靠。我们还要继续扩大优势,继续在全国精品年鉴工程建设中擦亮吉林品牌。那么,怎样扩大这份优势?首先,精品年鉴的数量要继续增加。没有精品年鉴数量做基础,其他优势都是空中楼阁。吉林省实施省级精品年鉴工程,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形成全省争创精品年鉴的浓厚氛围,推动全省年鉴共同提高编纂质量和编纂水平。同时,我们还争取到精品年鉴区域试点。这样“双管齐下”,就是要把全省精品年鉴工作带动起来,使吉林省的精品年鉴层出不穷、不断增加。只有精品年鉴数量上去了,吉林品牌才算擦亮了,优势才算保住了,我们的地位才算坐稳了。其次,要在年鉴编纂理论研究上进一步提升。要把编纂实践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梳理逻辑,总结规律,在全国年鉴理论研究中继续保持优势。我曾经提出过一个目标,就是吉林省要培养出能在全国方志学术会议上坐前排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理论水平高的、大家认可的。中指办精品年鉴专家26位,吉林省有3位,说明中指办对吉林省的年鉴理论研究水平、对吉林省的年鉴编纂实践水平是认可的,这3位专家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当然可以坐到前排。现在,各市(州)、县(市、区)年鉴队伍中有很多可塑之材,有些同志虽然刚刚参加地方志工作,但是上手快、开悟早,水平提高得比较迅速,非常有潜力。希望这些同志尽快锤炼自己的专业思维,提高理论水平,尽快进入到专业领域,撑起吉林省年鉴编纂理论学术研究的天地。再次,要把基础打得足够坚实。各个县、市、区年鉴都要迅速把编纂水平提高上来,大家都在较高质量的同一个平台上,全省年鉴的基础就扎实、牢靠了,跃迁的距离就会缩短,前进的速度就会加快,脱颖而出、成为精品的数量就会增加。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希望进入到国家精品、没有希望争取省级精品,就可以得过且过。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迈上那个台阶,就有了竞争的基础,就具备了进一步竞争的资格,就会在某一个时段爆发。只有这样,整个吉林省精品年鉴的段位才会稳定。以上这三个方面,省方志委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年鉴指导处想了很多办法,对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一直没有放松。但是,省方志委和各地特别是县级的年鉴编纂工作者还没有形成合力,契合度还有欠缺,这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方面,年鉴指导处要继续探索好的措施和办法,为各地提供更加及时、到位、细致入微的服务。另一方面,全省年鉴工作者也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向上攀登的豪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契合度越来越高,把工作越做越好。

第四,要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年鉴编纂工作队伍。这支年鉴编纂工作队伍是指专职地方志机构工作人员。临时聘用的老同志和其他同志对事业发展、对年鉴的作用和贡献不容小视,但是,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专职地方志工作者,要真正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在职的同志要更加努力,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全省情况看,我们的队伍建设不很乐观,还有一些县(市、区)机构不很明确,对地方志工作任务规定的不够明确。还有一些地方,地方志在编、在岗的专职地方志工作者数量很少,仅一个或两个。这样的局面、这样的数量显然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但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省方志委今年要把解决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编制和机构设置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联合省人大开展“两个《条例》”的执法调研,研究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地方志工作机构成立到现在,机构问题、编制问题、人员问题、经费问题如影随形,三、四十年一直存在,我们只能力争有好的结果,但是不可过于乐观,我们还要更加注重自身队伍建设。省方志委要持续发力,采取措施、想办法,比如这次培训就是建设队伍的一项措施。再比如,每年都要搞学术年会,培养大家学术思维,活跃学术氛围,营造学术环境。市(州)、县(市、区)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同志们也要发力,大家同心同向、共同努力,队伍建设才能有更好的成效,更好的面貌,才能迎来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次培训,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有很多年轻同志正在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在队伍建设的角度上看,希望全都寄托在年轻同志身上。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借用这句话,我们的年轻同志强,吉林省的地方志就会强,吉林省地方志事业的未来就会强,吉林省精品年鉴的品牌才会更亮!

这次培训在松原市举办,在会议的安排、保障和服务上,松原市方志办的同志们在化军主任的带领下付出了很多辛苦。我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化军主任、松原市方志办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