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 政府建设

南关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0-01-08 09:14 来源: 长春日报
【字体: 打印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公园、绿地为百姓提供优美环境。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全力推进南关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振兴发展的攻坚之年。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是时代的重任,也是人民的期待。

  任务更艰巨,形势更严峻,南关人攻坚克难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在新一轮吉林振兴的大潮中,南关区委全面对标省市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确提出“全力打造经济强区、服务优区、管理能区”的发展目标,科学确立了适应区情、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汇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有了目标,还要有路径。近年来,南关区推出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和为企服务模式,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也探索出一些成熟经验。一大批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和建设运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揽子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凝聚发展合力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为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

  “闯出一片新天地,建设一个新南关!”这是南关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郑重宣言,也是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努力打先锋、站排头的豪迈出征。发令枪已经打响,勠力同心的南关人将怀揣着坚定信念,向着2020,向着美好的明天——出发!

  今年“两会”为南关区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2020年,南关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不移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着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服务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发展成果共享为目标,全力打造经济强区、服务优区、管理能区,全力推动南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南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招商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以上。

  按照省、市新一年“大培训、大对接、大招商”重点工作部署,南关区细致谋划,行动迅速。聚焦补齐思想观念短板,主动求新求变求突破,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观念作风上有新触动、新转变,在工作路径上有新提升、新办法,进一步浓厚主动作为、务实担当的良好氛围,全区上下期待通过提高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长春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贡献南关力量。

  1 发展加速 谋求增强综合实力新跨越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要立足发展实际,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精耕”都市经济,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招商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准金融、类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拓展金融业资本融通、资源整合、资产增值功能。搭建政企、银企对接平台,启动金融小镇规划建设,持续推进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文昌路基金小镇集聚发展,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金融产业聚集,确保大型金融机构稳定在150家以上。加强互联网借贷等领域风险排查,做好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加快商贸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立足服务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强化市场引导、创新供给方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发展。突出以重庆路商圈、大马路老商业街区及5家商业综合体项目为载体,集聚时尚品牌,发展中高端消费。引导商业实体店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零售+体验”等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消费设施向消费体验中心、文化时尚中心转变。探索“物联网+”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的模式创新,重点发展特色医疗、养老康复、整形美容等健康产业。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孔子文化园、道台府衙为载体,挖掘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博览演艺等新兴业态。繁荣“夜经济”,引进、保护和开发“老字号”,加快形成“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的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落实“专班抓项目”机制,强化项目管家式、全周期服务,解决要素保障难题,推动项目增资快建。力争14个已落位项目尽快开工、31个续建项目必保按节点复建、18个停缓建项目尽快启动。保证40个在建项目达到形象进度、11个项目年内竣工运营。确保全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不少于50个,总投资超过970亿元,年投资突破100亿元,施工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以上。

  倾力开展精准招商。紧盯中央37号文件精神和产业政策导向,牢牢抓住本地项目源,鼓励规模企业、上市企业把新上项目放在南关,把关联项目引到南关。密切跟踪国内外产业和技术发展前沿,加强与知名国企、民企、外企,特别是著名金融、互联网企业的联系,加强与各类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联系,用好吉商大会、东北亚博览会等机遇,重点引进科创研发、金融商务和地区总部等轻资产、新业态,形成丰富项目储备和滚动发展格局。力争培育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1个,培育形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1家、上市挂牌企业6家。

  全力培植税源经济。突出把楼宇经济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载体。谋划成立楼宇经济管理机构,制定促进发展扶持政策,强化全领域精细化管理,探索改造一批低端楼宇,定向提升一批高端楼宇,加快招引一批具有带动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形成以总部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为特色的专业化楼宇,不断提升楼宇的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楼宇总税收力争突破20亿元,形成重点楼宇连片成势、叠加发展的良好局面。突出把“开源节流”贯穿到全区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加强国有资产规范性管理、集约化利用,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2 产城融合 凝聚加快新城建设新力量

  突出以一流标准做优新城规划。立足打造临水经济带,加快八一片区滨水空间深度规划设计、现实成果转化,适度推进产业项目填充落位。立足金融产业发展态势,谋划启动人民大街南段金融小镇规划选址论证。借助亿联银行金融总部落位建设,通盘统筹推进“四塔”地标区域征收难点破解、发展空间释放、产业项目连片发展等事关全局性工作,重点抓实人民大街南段沿线70万平方米绿地的规划调整。立足新城扩容蓄力,持续跟踪推进绕城高速以南区域总体规划。立足全市南部板块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与城投集团紧密对接,共同谋划滨河东单元释放土地产业发展规划,控制住宅配建比例,切实以规划扩展发展空间。

  突出以工匠精神抓实新城建设。持续实施道路畅通工程,蹄疾步稳推动96条段、38.4公里存量路网,纳入全市建设计划,紧盯甲一路、甲二路等主路年内实现通车。持续实施管网配建工程,全力以赴推进水、电、热、气、通信等配套管网建设,紧盯冠城国际等小区的用水问题,全面加快12条、总里程15.5公里的管线铺建,力争新城入驻项目设施齐全完备。持续实施高压管廊联通工程,千方百计破解高管局搬迁、管廊路由调规等瓶颈性难题,紧盯高速公路5号匝道和服务区两个关键节点,继续攻坚克难,力争年内实现合闸通电。持续实施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南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紧盯服务供给不充分的现实矛盾,启动三所公办学校建设,跟进国文医院等卫生设施建设进展,加快谋划“村改社区”进程,统筹推进养老、体育、文化设施项目落位,尽快形成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

  突出以绣花功夫服务新城发展。聚焦率先发展的“头雁”作用,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内设机构和工作职责。不断强化率先发展的思想意识,精准抓好产业谋划。不断强化率先发展的攻坚精神,精实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强化率先发展的责任担当,精细筑牢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率先发展的服务水平,精确强化财税增收。全面提升新城发展的吸引力、集聚力和竞争力。

  3 城市提质 迈出塑造城建品牌新步伐

  不遗余力完善城市功能。对接落实国家老旧社区改造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需求。持续实施城市伤痕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基础物业服务全覆盖。加快珲春街、新民胡同等5个棚户区改造进程,推动278户居民年内实现回迁安置。加强市政道路管护,推进东岭南街、清明街等道路翻新,道路完好率达到98%以上。启动生活垃圾处置中心建设,完善109处二次供水泵站基础设施。下大力气打造锦湖大路、芳草街等绿化精品工程,塑造精致绿色的城市亮点。

  多管齐下打造宜居环境。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果,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压实河长制责任,做好域内2条河流水体断面监测。统筹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秸秆禁烧、“散乱污”企业整治、固体废弃物监管等重点任务。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整治,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为迎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做足准备。

  千方百计提升管理水准。要以管理网格化为引领,凿实网格区域和责任清单。以城市乱象治理为核心,围绕重庆路、东大桥、幸福街等区域,强力纠正占道经营、私搭滥建、乱堆乱卸等违规行为,打造极具特色的精品示范区域。以服务精细化为牵引,探索启动建筑垃圾社会化清运、环卫保洁模块化管理改革。全面提升环境卫生净化标准和美化水平,机械化保洁向三四级街路和广场延伸。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齐心协力打赢征收决战。围绕去存量,强力推进伊通河南南段、伊通河棚户区、南部路网等流转项目的扫尾工作,力争年内实现任务清零。围绕减增量,统筹推进平阳街、岳阳街等4个新增棚改地块征收工作,着力做好轨道交通6号线、前进大街南延等3个重点工程的土地整理。围绕扩空间,持续推进八一村片区征收,超前做好绕城以南区域、滨河东单元、亚泰大街南延节点的征收前期准备工作,为加速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未来发展空间,提供坚强支撑。

  4 民生保障 实现增进百姓福祉新提升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养老、工伤、生育、优抚、残疾人等政策,切实织牢社会保障网。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新政,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行四个“百分百”低保监管举措,探索实施“先行救助”。支持大安、德惠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多元化、个性化养老助老服务。全力支持红十字、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突出以幸福南关行动计划为统领,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启动南关区二实验等3所学校建设,力争1所当年投入使用。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不断提高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努力缓解“入园贵”问题。加强名师名校培育,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卫生服务普惠发展。承接实施“健康长春2030”行动,启动智慧医院试点建设,统筹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选址搬迁。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加大行业乱象治理。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全力做好中医院等级复评工作。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注重地域文化、方志文化、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推动图书新馆建成开放。广泛开展惠民文体活动,健全完善“15分钟健身圈”,协力办好长春马拉松赛和长春冰雪节。

  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稳步推进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综合能力。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投资理财领域风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火灾防控、食品安全等领域监管整治,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5 改革攻坚 展现加强自身建设新担当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举办首届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选树首批“百家诚信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统筹推进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全城通办”服务模式,让“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考核、评价机制,紧盯企业群众需求和社会热点难点,形成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构建覆盖全域的为企服务模式,用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客商来区投资兴业。

  全领域深化改革开放。务实推进与天津河西、杭州拱墅对口合作,精准加强产业项目对接、人才学习交流、企业互动发展。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依规做好仲裁案件化解、成员身份确认、折股量化工作,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按节点有序完成既定任务。深化推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探索构建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科研项目评估改革任务,做好科技企业“双培育”申报认定,力争30家企业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18家企业入选长春“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科技成果合同成交额突破30亿元。持续落实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改革举措,深化落实市委“万人助万企”三年行动计划,诚信兑现助企发展优惠政策,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