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关概况
南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相接,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连,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净月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为邻。经过9次区划调整,辖区面积由497平方公里锐减为80平方公里,是长春市面积最小的城区。共辖13个街道、1个乡(镇)、7个行政村、65个社区、665个网格,1个市级开发区(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约48.8万,实际居住人口约65.77万。
南关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春市的历史发祥地、文脉所在地、百年商埠地、红色基因发源地和行政中枢,也是未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区。与其他城区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发展历史最长。清道光年间就形成了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村镇,1825年“长春厅”迁址到此,形成了长春市的雏形,历史上素有“先有南关、后有长春”的说法,长春建城以来始终伴随着南关发展的印记。
二是城市化率最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南关区实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一元结构的转换,绕城高速以北区域已基本完成全域征收,绕城高速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布局南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是功能分区最鲜明。南关区既是老城区,又是新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卫星路为界线,“南北联动”“新老融合”的发展格局。北部老城区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是长春市百年商埠地,传统商贸业态丰富;也是长春最早的建城区域,工商业户多、老旧小区多、宗教场所多、特殊人群多。南部新城区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是长春市规划建设的城市新中心,也是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核心区,集聚着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高端商务楼宇24座,远大购物中心、钜城华億广场引领消费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
四是服务业占比最大。南关区一产基本退出,二产逐渐转型,截至2023年末,三产比重为0/8/92,其中二产基本为建筑业、6户大型供热企业和1户食品加工企业(鼎丰真),服务业已成为绝对优势产业,对区级财政的贡献率高达87%。
五是地均GDP最多。南关区作为长春市的中心城区,逐步依托总部和楼宇经济的集聚发展,特别是以金融业为首的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破解土地空间受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2023年GDP历史性突破500亿大关,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始终全市领先,2023年地均GDP达到6.52亿元,高于五城区平均水平3.11亿元。
二、历史沿革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建立长春特别市政府,下设12个区。长春区、胜利区为现南关区城区。
1949年9月,区政府改为区、街公所。
1950年8月,长春区公所改为第一区公所,胜利区公所改为第三区公所。
1952年9月,第一区公所改为第一区人民政府,第三区公所改为第三区人民政府。
1955年2月,第一、三区人民政府改为第一、三区人民委员会。7月,第一区人民委员会改为长春区人民委员会,第三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南关区人民委员会。
1957年6月,长春区人民委员会和南关区人民委员会合并为南关区人民委员会。所辖的21个街道办事处改划为14个,分别为清明、新春、长通、全安、新立、东天、桃源、民康、北街、南街、大经、东安、至善、南岭。
1961年,从郊区净月人民公社划出4个村,成立幸福人民公社,隶属南关区。
1966年,从郊区永春人民公社划出2个村,成立光明、黑嘴子人民公社,隶属南关区。幸福人民公社划分为东安、东风、靠边吴、小河沿、大榆树、逯家瓦房6个人民公社。
1968年7月,成立南关区革命委员会,下设清明、长通、桃源、南岭、全安、新春、东风(农村人民公社)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9年,东风人民公社划归郊区。
1980年,南关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南关区人民政府,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
1983年3月,郊区所辖幸福、净月两乡划归南关区人民政府管辖。
1995年7月,长春市辖区之间行政区域进行相应调整。将东安、长通2个街道办事处划到宽城区,由南关区代管;将郊区的新立城、大南2个镇划入南关区;将净月镇划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
1997年,南关区辖区面积445平方公里,人口48.7万。辖12个街道3镇2乡。
2003年9月,长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南关区新立城镇、新湖镇划归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代管。区划调整后,南关区总面积为81平方公里,其中南湖大路以南的新城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南湖大路以北的老城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辖9街1乡2镇,7个行政村、54个社区,人口47.5万。
2005年12月20日,市政府决定在南关区和二道区分别成立临河、东方广场两个街道办事处,并交由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
2006年4月27日,市政府决定在南关区成立鸿城街道办事处和明珠街道办事处。
2009年4月13日,经市政府批准,我区成立富裕街道办事处。
2023年3月21日,经省民政厅批准,我区成立盛世街道办事处。
目前,南关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13街1乡1个市级开发区(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
三、自然环境
从地理位置看,南关区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伊通河台地之上,是长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范围东起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西至人民大街,与朝阳区接壤;南起新立城镇、永春镇边界,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接,面积约80平方千米。
从地质环境看,南关区西部为起伏台地,东部为大黑山低山丘陵。在地质结构上属第四系堆积物,除有部分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区均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沉降带过渡地带,松辽盆地东南缘、伊舒地堑呈北向南部通过,属于天山—兴安岭区,松辽中断陷分区,东部隆起小区,与吉林华力西褶皱系二级分区相接。地质年代分泥盆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
从气候条件看,南关区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夏季风的作用;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常有寒潮;夏季凉爽短促,平均气温21.9℃;秋季晴朗而温暖,早晚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零下12℃。
从河流分布看,南关区地表水属于松花江水系,伊通河、永春河分布于辖区东西两侧。其中,伊通河南关区段总长23.1公里,平均流量为4.32~4.68立方米/秒,平均流速0.59~0.64米/秒,河宽15~18米,水体平均深度0.5米;永春河南关区段总长4.8公里,平均流量1.25~1.45立方米/秒,平均流速0.55~0.58米/秒,河宽6~8米,水体平均深0.35米。
从文化资源看,南关区是长春市的发祥地、文脉所在地和百年商埠地。汇集着道台府、文庙、般若寺、清真寺等历史遗迹;孕育大马路、永春路、鼎丰真、东发合等百年商业街区和商号;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东北电力设计院等22家国家和省市科研单位,坐落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6所著名高等院校;长春市体育场、长春五环体育馆等坐落于此。科教文体资源丰富,传统商业氛围浓厚,是集商贸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于一体的中心主城区。
从交通布局看,南关区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7条、快速路3条,主干路19条、次干路及支路326条、桥梁20座。长春高速南出口位于辖区内。人民大街、亚泰大街贯穿南北,长春大街、解放大路、自由大路、南湖大路、卫星路、南环城路、南四环路、甲二路横贯东西,形成长春市重要的交通网络。
从人口分布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南关区户籍人口48.8万人,实际居住65.77万人,占全市7.25%。其中0-14岁占比11.11%,15-59岁占比68.63%,60岁及以上占比20.26%。
从民族构成看,南关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老城区。截至2022年末,全区有45个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藏族、锡伯族等4.23万余人。
四、发展瓶颈
客观来看,一是区域空间发展的协调性还有待加强。北部老城区基本饱和,可供“连片块状”开发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南部新城可出让土地已不足1平方公里,且没有工业用地指标,高端产业项目引进难、落位难,专项债券项目谋划难、申报难的问题凸显,严重制约未来发展,稳投资工作遗大投艰。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有待加快。由于三产独大,结构上存在产业短板和缺陷,三产依托二产的倍乘效应难以发挥;谋划实施的八大产业体系尚未成型,支撑主导产业向优势产业和价值链顶端转型递进的大项目少,部分楼宇业态亟待“腾笼换鸟”,市场主体活力亟需“造血加油”,继续依靠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传统商贸模式推动的发展路径举步维艰。三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还有待加力。作为主城区,在招商引资、助企惠企上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撑和有力的财政支持,在产业集聚和转型发展上缺乏产业链主企业带动和本土上市企业牵引,“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上市企业培育还需要努力。四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有待提速。数字经济、科创产业、现代金融等新兴业态处于起步转型阶段,做强、做优、做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对全省“464”发展新格局、全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承载能力不强,科技创新等现代产业的谋划和发展还需进一步提升。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还有待提升。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安全隐患多、宗教场所集中,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稳就业、保民生的任务日益艰巨。
五、发展布局
2023年,南关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旗帜鲜明讲政治,竞进有为谋发展,主动担当促转型,唯勤唯实增效能,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在南关振兴突破起航之年取得扎实成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克难实现521.9亿元,经济发展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实施重点项目55个,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展现中心城区担当中,大干苦干加实干,确保决战决胜“十四五”,实现南关全面振兴新突破。
2024年,南关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按照省、市、区委全会工作安排,集中精力提效能,全力以赴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筑牢高水平安全,为南关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强支撑和有力保证。聚焦区委“振兴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链一策”,锚定目标谋发展,建强“八大产业”。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实现7%,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振兴突破三年行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