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在长春市南关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孙冠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区政府上下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旗帜鲜明讲政治,竞进有为谋发展,主动担当促转型,唯勤唯实增效能,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在南关振兴突破起航之年取得扎实成效。
(一)多措并举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积极克服超预期困难和挑战,GDP增速实现既定目标,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回升态势。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55个,华为吉林区域总部实现主体封顶,华润万象城盛大开业,远大购物广场即将营业,“银河一英里”等重大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国泰中心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发行债券项目6个,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00亿元,增速领跑全市。着力提升招商实效。顶层设计招商机制,重构招商体系,组建区级招商专班、楼宇专班,推动全员招商、专业招商,签约储备项目90个,对接华为上下游伙伴企业215家。打造电商集聚平台,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落户南关。引入楼宇企业392户,亿元楼宇达5座,楼宇工作在第七届中国楼宇经济峰会斩获8项大奖。倾力打造消费热点。华润万象城高端消费引领春城,动植物园“梦幻西游季”爆火全网,南溪里文旅园溢彩纷呈,重庆胡同获评省级特色街区,北部消费业态更新提质,南部消费场景扩容集成。引进“首店”177家,评定“放心消费”示范店100户,出台促进商贸业扶持政策,发放消费券310万元,全口径社零额预计增长15%,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释放。全力扩充经济总量。高标准完成“五经普”试点任务,17项试点经验被国家采纳,普查法人单位较“四经普”增长超200%,增速全市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大关,区本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20.2%,税收占比86%,财政综合质量始终处于全市前列,为振兴突破三年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精准施策提振市场发展活力。科学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增强市场运行的内生动力。政策激励更加高效。尽财力上限建立1亿元资金池,出台25条《扶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4057户、“四上”企业112户、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家。全年兑现科创、招商、人才等各类奖励资金3090万元。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代理记账审批承诺制,747项政务审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年度减税降费、退税缓费6亿元。成立“法院+商会”共建站和涉企案件巡回法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城市信用监测位列城区第一。助企服务更加务实。深入开展“万人驻(助)万企”行动,包保服务662户重点企业,试点建设2个企业服务驿站,办理各类诉求2108件。与吉林银行联合开发“信易贷”平台授信模型,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向贷款2700万元。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6次,促成融资合作金额17亿元,“真心助企、务实服务”已经成为南关共识。创新要素更加活跃。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筹建数字科创产业园,开展“科创581”系列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220家和46家,推荐省、市级科技计划发展项目33个,争取专项资金1190万元,经济增长动能显著提升。
(三)精益求精提升城区宜居品质。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一体推进城市更新、管理升级。空间资源稳步释放。系统梳理“三区三线”规划,调出永久基本农田159公顷,新增产业用地13.2公顷。初步完成6个片区城市更新规划,推动平阳等4个棚户区和天青路等6个地块挂牌摘地。轨道交通6、7号线征收堵点全部突破,保障南四环路等重点项目顺利施工。全年完成征收217户,累计交付土地503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启动23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完成49项“一厂一策”雨污分流治理。投入资金2.9亿元,梯次提升57个老旧小区、294栋楼宇、2万余户群众的居住条件。修复城市疮疤2157处,维护道路设施2.9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4处,还绿增绿5万平方米,区域生活品质稳步向好。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垃圾转运服务中心项目提前投入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日均处置能力超过300吨。清理占道经营2.2万处,彻底取缔东大桥马路市场。拆改违法建筑983处,拆违各项指标全市领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双城联创”复检。高效完成高速公路“南出口”改造任务,自筹资金整体提升光复路、上海路街区品质,南关速度和南关担当获省市肯定。交通治理成效明显。高标准完成20批次治堵任务,综合整治吉大二院亚泰院区、华润万象城等16个主要堵点,推动甲二路贯穿通车,拓宽东岭北街等5条易堵路网,清除不合理车位3442个,开放限时停车路段16条,新建公共停车场31个,新增停车资源6837个,基本实现“动态无阻、静态有序”,辖区群众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四)不遗余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始终践行为民初心,53项民生承诺全面兑现。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区三、四实验学校加快建设,区实验学校二期竣工招生,新增学位1080个。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已达373人,师资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梯队。4所公办园投入使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18%。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区属医院与吉大二院签订战略协议,与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完善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功能,筹建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非遗项目传承代表全省接受国家调研。《南关年鉴》连续两年获评省一等年鉴。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社会治理持续优化。盛世街道组建完毕,6个新增社区和54个网格运转顺畅。引培社区社会组织83个,经验做法在全省做交流发言。完成全市“一网统管”试点任务,信息化、可视化政务功能率先实现市区两级同步。扩容24小时自助服务,223项高频事项实现不间断办理。“互联网+督查”等平台答办群众诉求9万件。认真办理代表建议143件、委员提案197个,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我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保障固本增效。举办“职引未来”等就业招聘活动89场,与吉大、华为等24家院校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为1912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累计开发岗位1.6万个,新增就业1.2万人,100%消除零就业家庭。打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敬老餐厅实现全域覆盖。加大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发放救助资金6571万元,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群众。
(五)慎终如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树牢底线思维,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稳步向好。坚决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创新实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考评办法》,重新修订《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投入3371万元,改造高层消防水系统45栋,整治广告牌匾621处,修缮更新“三无”电梯32部,排查整改燃气、电气焊等12个重点领域风险隐患11.7万个。“三到”安全管理机制在全市推广,“百日攻坚”做法代表城区做经验交流。风险隐患平稳可控。全覆盖排查700户地方金融组织,全链条监管65家有证教育机构资金流向。成立“处非反诈联盟”,挽回经济损失420万元。政府债务率保持在警戒线内,专项开展国有资产清查,跟踪推进国有投资项目保值盘活。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开展审计项目58个,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自然资源保护有力。严格落实河长、林长、田长等机制,三级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河,全市河湖长宣传月活动在区举办,完成444公顷耕地保护目标,顺利通过省环保督察、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考核。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拓展“一府两院”联动领域,合力破解征拆积案和助企难题。基层司法人民调解成功率100%。务实接访下访,闭环跟踪息访,积极使用“非对称”救助等方式化解陈年积案12件,信访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8.6%,“百日会战”成效显著,区信访局获评国家级专项工作优秀集体。核处国家欠薪平台线索1523件,清欠农民工薪资4250万元。电诈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均下降46%以上,全区刑事破案率提高10%。有效守护食品安全和校园安全,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稳步提高。
同时,人防、武装、宗教、体育、红十字、外事侨务等工作也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广大企业家、基层干部、各条战线工作者的全力拼搏,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南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市场活力和消费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压力持续加大;可利用土地资源受限,项目储备和开发不足;区本级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突出;城市基础设施仍有短板,社会治理任务日益繁重;政府系统个别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建设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推动解决。
二、2024年政府主要任务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完成区“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按照省、市、区委全会工作安排,集中精力提效能,全力以赴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筑牢高水平安全,为南关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强支撑和有力保证。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区级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各位代表!目标既定,惟有奋斗。为全面落实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我们将重点做好8项工作:
(一)锚定目标谋发展,建强“八大产业”。聚焦区委“振兴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链一策”,夯实链长责任,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激发新兴产业爆发力,挖掘传统产业新活力,全面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紧跟政策导向,扩充总部金融机构,做大金融业态规模,充分释放东北亚金融中心、文昌大厦、长春国际金融中心等金融专业楼宇辐射效应,持续引进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类金融机构,重点推进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等项目落位。以绿色金融为突破口,带动驻区企业丰富科技、普惠、养老、数字等金融产品,开展供应链、股权和应收账款等融资金融服务,在助力经济发展中壮大产业集群,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00亿元。
推动商务服务产业组团发展。以国迅广告、金恒智控等头部企业为引领,带动法务、财务、广告、中介等行业协同发展、壮大规模,填补安全保护服务业态空白,挖掘商服产业的高附加值。引导我区链上企业为各类商业活动提供全场景式服务,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与驻区企业在劳务派遣、内控管理等领域合作,力争产业营收超34亿元。
推动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从产业数字化入手,引导驻区企业主动抢抓省市“智改数转”新机遇,鼓励同益光电、艾腾科技等企业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借势腾飞。全力布局数字产业化,及时跟进全市数据交易政策,对接市级数据交易中心,引培“数据深加工”企业,推动政府端和企业端数据有序交换,促进数据要素从“资源”到“资产”、“产品”到“商品”转变,带动产业增加值超过39亿元。
推动科创产业一体发展。促进“政产学研金孵用”深度融合,探索设立科创产业发展基金,争取长兴基金注资。加大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大等院所的交流合作,高效填充运营数字科创产业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培各类科创企业50家。与华为长春研究院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围绕华为生态资源,引企入链、铸链集群、聚群成势,全力打造华为智慧产业园,确保产业增加值实现31亿元。
推动商贸产业升级发展。做大高端消费市场,强化华润万象城引领作用,加大重奢、首店引入力度。依托地铁6号线引流作用,聚合远大、华億商业市场影响力,实现资源互助互补、消费互促互升,引导“银河一英里”个性化定位、差异化招商,打造南部消费新中心。发挥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作用,繁荣电子商贸等新兴业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广重庆胡同步行街转型模式,助力幸福街等传统商街升级,带动产业增加值实现80亿元以上。
推动文旅产业特色发展。挖掘梳理全区文旅资源,整合南溪湿地公园、孔子文化园等文旅和文化元素,制定全域文旅景点“周末游”“亲子游”等游玩攻略。推进新民胡同建设进度,加速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招商进程,加大南溪里文旅园引流力度,积极包装八一水库等自然资源,升级打造西游主题等文旅IP,探店推广真不同等老牌名店,形成“吃、住、游、娱、购”全链条发展模式,加快打造“文旅产业百亿级县区”。
推动建筑和房地产产业稳健发展。紧盯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动向,精准吸引承接工程的央企国企在我区成立子公司。搭建政企项目互动平台,帮助施工、测绘、设计、监理、装修、物业等上下游企业拓展业务,在学校、医院、旧改等工程建设领域深度合作,强化内生动力。鼓励驻区房企组织团购活动,参加促销展会,精致打造房地产超市展位,多渠道推介优质房源,实现产业增加值50亿元。
推动教育健康产业多元发展。分级、分批与东北师大、吉大二院等大校大院开展合作,在丰富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对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激励,增强对电商直播、程序设计等产业的人力资源支撑。组建医疗集群发展联盟,推动国金医院二期建设,做大医疗、医美、医养产业规模,提升链上企业营收,确保产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夯实发展根基。坚定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地位,推动谋划提质、保障提标、建设提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载体和有力支撑。
以“最高规格”构建服务体系。完善项目推进机制,顶格建立项目中心,细化各级包保责任,优化各项服务流程,强化项目考核力度,统筹解决规划、审批、融资等难题,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确保一季度开复工不少于30个,三季度开复工率达到100%。
以“最大力度”拓展发展空间。跟进“南八一”“滨河东”两个单元详规,释放人民大街两侧等南部商业空间,提前启动160公顷供地程序。加大对“征而未供”“供而未建”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加快红嘴子、富裕关联土地征收进程,力争释放240公顷土地资源。开展东大广场等4个棚户区征收攻坚,实施永春路等6个夹馅棚户区“清零行动”,全力保障项目用地。
以“最强措施”谋划包装项目。用好用足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投资平台等政策性投资,增强市场投资信心,超前做好立项审批、包装准备等工作,确保年内申报债券项目不少于10个,新增平台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均达到5个以上,推动新建项目数量、体量、质量“三量”齐升。
以“最快速度”推进项目建设。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牢牢抓住立项开工、建设推进、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提速“银河一英里”等一批在建项目,盘活瑞凯国际等一批停缓建项目,竣工华润中心、华为吉林区域总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现投资有梯度、建设可持续,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
(三)务实重行促招商,积蓄发展动能。坚持把招商作为资本增长、技术引进、产业集聚、市场拓展的主要途径,全面提升企业签约率、项目落位率、资金到位率。
做优产业招商。放大华为等链主企业的虹吸效应,梳理链上企业名录,设计专题商务活动,整合南部楼宇资源,引进上下游企业15家以上。聚焦珠三角等先进地区产业发展动态,建立链长招商责任制,对接产业迭代“飞地”,承接技术革新迁移,强化企业项目互动。
做强楼宇招商。实施楼宇业态更新行动,推广楼宇专业运营模式,设立楼宇招商和服务驿站,充分发挥楼宇运营商、中介机构和商业协会链接资源作用,全力招引强企名企进驻长春国际金融中心、华润中心等重点楼宇,全区楼宇填充率提高至75%以上,新增税收千万级楼宇5座、特色产业园区3个。
做精专业招商。围绕数字经济等8个重点招商方向,精准研究落位政策,提升招商队伍专业水平,开展“点对点”招商,“一对一”推进万象汇、“迪展厅”、央拓国际、能链集团等15个优质项目和企业落位。探索项目落位委员会决策机制,精准包装91个地块、431万平方米闲置土地。
做实全员招商。科学分配招商任务,签订“一把手”招商责任状,优化招商信息甄选、报送、考核机制,统筹匹配招商资源。扩大南府德欣“朋友圈”,用好长发、城投等资源,引入更多平台投资,全年储备项目不低于50个。
(四)活化要素强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有为政府”,坚持以“改”优服务、以“信”增活力、以“实”提效能。
深化政务改革。开展一照多址、证照分离和告知承诺制等政务服务改革,施行企业线上注册投标、远程解密答疑和电子保函服务。制发《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指引》,开发营商环境考评预警应用,设立企业监测点。拓展包容审慎监管,落实“首违不罚”,推广“法治体检”,保障企业合法利益。
优化诚信体系。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推广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规违法证明,扩展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新增“信易贷”3000万元以上。打造“移动综窗”,实现“免申即享”,全面兑现扶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助力企业发展,繁荣市场经济。
强化人才支撑。落实全市“人才新政”,完善区人才引进激励“二十条”,设立人才超市,开辟绿色通道,推行评聘结合,引培更多研发、管理领域的人才和团队,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细化助企服务。整合统计、税务、市监等领域资源,搭建“重点企业培育库”,压实助企责任,扶持企业发展,新增达标入统和优质税源企业100户。有序推进“五经普”工作,深化“万人驻(助)万企”行动,厚植发展土壤,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梯次生成、持续壮大,力争全区具备商业活跃度的经营主体突破7万户。
(五)建管并重增效能,改善城区面貌。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打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功能完备的中心城区。
提升城区建设质效。坚持步步为营,突出内外兼修,实施208栋老旧小区改造,加快15项“一厂一策”雨污分流、16座二次供水泵站改造进程,启动4处非成套住宅改造工程,协调推进平泉路、同华路老旧管网更新。加强市政道路养护,协调推进华庆路等15条“卡脖路”建设进度。高效推进和美路垃圾转运处理综合服务项目建设,填补全市泥污处置功能空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全要素保障3个城市更新项目加速推进。坚持梯次增绿、均衡布绿、精心护绿,新建口袋公园3个,做好华远路、新明街等街路绿化美化,努力让城区品质年年都有新提升。
提高市容管理标准。下足绣花功夫,推行“街区式”市容管理模式,注重力量下沉、服务延伸,形成“一街路、一网格、一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格局。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六化”改革,建立便捷式机械化保洁小队,围绕重点街路、景区、商圈,打造“一区两圈六街”市容管理精品示范区。开展覆盖252个老旧散小区的“保洁革命”,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社会化转型。持续开展违章建筑、违规牌匾、占道经营等城市乱象整治。坚持“一路一策”“动静结合”,综合管控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区域交通秩序,让辖区群众出行顺畅、生活顺心。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狠抓噪声、油烟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保卫战。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强化扬尘污染管控。落实三级河长职责,常态化组织巡河护河,严防15处水体劣变“返臭”,确保132个吐口达标排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优化垃圾消纳处置途径,抓好林田保护,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有效防范耕地流失、林地损毁风险,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千方百计优供给,繁荣社会事业。紧跟“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满足全域城市化对社会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学前教育抓普惠,持续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书香校园。坚持“新建即领先”原则,精致建设第三、四实验学校,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增加优质学位5040个,引领南部教育水平整体跃升。启动原南岭小学改造工程。开展“优普”互济行动,统筹调配教育资源。优化课后服务供给,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进“大园区”管理改革,打造7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公办园在园率达到45%,加速学前教育实现“985”目标,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提高区域医疗水平。创建全国健康县区,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医护人员向基层倾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个拓展”,保持签约率在76%以上。深化与吉大二院的全面合作,做实专家下沉、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做优医联体功能,基层首诊率达到45%。加速区医院南部新城院区落位进程。争取省级疾控能力建设项目。按时序完成基本医保参保扩面任务,守护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力做好人民受益的基层医疗。
丰富社区服务功能。树立“完整社区”建设理念,以创建省级示范社工站为引领,支持社区用房改善,加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社区助餐、家政便民、体育文化等服务。发展“一店一早”,增加“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加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13个星级司法所、65个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精准拓展“一网统管”功能,大力推行“接诉即办”改革,提升区政务信息平台治理效能,加强社区网格服务质效,打通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占比提升至35%,优化社区慈善基金使用机制,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全力打造服务贴心的社区。
(七)惠民利民办实事,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将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实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50项以上,提高匹配中心城区定位的民生保障新标准。
坚持就业优先。升级区人力资源市场,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兼职就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对接、就业培训等活动24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000个,加强退役军人、毕业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就业指导,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
完善兜底保障。持续监测低收入群体,优化“精准救助”功能,坚决防止因灾因病致贫。按时发放“三无一靠”成年重度残疾人补贴。合理分配185套空置廉租房,及时为998户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落实高龄津贴全面普惠政策,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全年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000人次以上。打造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试点,扩充未成年人案件专审团队,落实慈善助学政策,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回应“民声”期盼。践行“浦江经验”,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下访,落实首办责任制和“三到位一处理” 要求,加大“非对称”救助力度,推进信访“法制化”,守牢“三个不发生”底线。完善“三级治欠”体系,加强隐患源头管控,强化“警、地、法、检”衔接,确保平台线索办结率100%。高效办理人大建议和委员提案,积极回复“12345”等民生诉求,不断增强辖区群众幸福感。
(八)凝心聚力守底线,筑牢安全屏障。加快建设“平安南关”,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抓实安全生产。树牢底线思维和全周期安全管理意识,坚决压实“四方责任”,全面固化“百日攻坚”机制,围绕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实行清单式销号整改。精准管控26个低洼易涝点和52处D级危房,实时监管58处建筑工地。严格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提高事故易发领域违法成本。加大全域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全民主动安全意识,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做好应急处突。构建“平战结合”机制,加快建立区级应急指挥中心,确保与市级指挥系统同频共振。梯次推进第二、第三批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落实日常值班值守。做好突发事件预案编制,完善事故灾害预警研判和指挥处置机制,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演练450次以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严防风险叠加。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零基预算编制”原则,降低公务出行标准,严控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10%,守住“三保”底线。如期偿还法定政府债务本息,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完善区属国有平台内控机制,确保5家子公司良好运营。加大对项目建设、大额支出、国有资产等领域的全程跟踪审计。强化金融风险联查联处,重点关注中植系和先锋系等非法集资隐患。
维护和谐环境。建设现代化社会治安体系,保障网络、数据等非传统安全,严厉查处非法“小额贷”、电信诈骗等网络违法案件。坚决打击各种渗透破坏、暴力恐怖活动,快侦快破“八类案件”,提升背街小巷“见警率”,确保刑事治安警情下降5%。推进“八五”普法,坚持“枫桥经验”,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和帮扶力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力营造法治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政府考出高分,人民才会信任。
打造忠诚履职的政府。坚定政治方向,牢记“国之大者”。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坚决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打造厉行法治的政府。坚守法治原则,维护宪法权威。政府党组将带头知法学法用法,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扩大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为民用权,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打造善创敢为的政府。树牢创新思维,强化担当意识。牢记总书记“惟改革创新者胜”的指示精神,敢于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勇于直面经济下行、供需矛盾、资源受限、结构单一等发展难题,善于在现代化服务业产业体系创建中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的工作魄力和履职能力。
打造廉洁奉公的政府。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一岗双责”。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对伤害群众感情、侵占企业利益的问题和“微腐败”现象零容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四风”,确保政府系统政治清明、干部清正。
打造为民务实的政府。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为民宗旨。谨记政府前面是人民二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访贤于百姓、问计于基层、重行于实践,时刻关注群众安危冷暖,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当好贴心人,办好暖心事,腾出更多财力惠企利民,竭尽全力向辖区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各位代表!蓝图指引方向,实干更显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合力攻坚、振兴突破、勇争一流,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