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工作报告

南关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7-01-01 11:35 来源: 南关区政府办
【字体: 打印

 

 

——2016年11月21日在政协长春市南关区

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杨大勇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协商讨论,并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执着前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十七届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目标,积极抢抓重大机遇,科学应对严峻挑战,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的五年里,我们克难奋进,推动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服务业立区”发展战略,坚持集约发展、内涵扩展、功能提升,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205.5亿元,年均增长9.1%;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47.3亿元,年均增长12.8%,区本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9.07亿元,年均增长11.8%,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和本级财政收入等三项指标,较上个五年均实现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522.4亿元,年均增速11.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利用内资166.7亿元,外资3.2亿美元。其中,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80.8亿元,同比增长8.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6.7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引进内资40.1亿元、外资7,661万美元。

——在转型升级持续攻坚的五年里,我们乘势而为,推动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金融产业优先发展不动摇。依托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省市相应扶持政策,先后引进入驻银行、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377家,金融产业占全区服务业比重达到59.3%。坚持重大项目引领支撑不动摇。持续推行区级领导包保机制、绿色通道保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集聚落位。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40个,50亿元以上2个,形成商务、商业面积150万平方米。冠城国际、钜城国际等11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相继落位;恒兴国际城、长春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突破多年制约瓶颈启动运行;长春活力城、绿地中央广场等大型商业商务项目投产达效,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增强民营经济活力不动摇。围绕“准入、放权、让利、服务”,制定17条优惠政策,设立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累计投入9,8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180户,培育云上汽车等3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申报科技创新项目36个,争取扶持资金2,200万元。民营企业达到16,800户,个体工商户32,900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50亿元。先后被评为全省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全省服务业跨越性发展先进单位。

——在新城建设扩容提速的五年里,我们立足长远,推动基础支撑要素不断夯实。紧紧围绕打造城市新中心的目标,从明确发展定位入手,依托东北亚金融总部基地建设,加快完善有利于金融商务集聚、行政办公集群、综合配套集成、高端人群集中的规划体系,先后完成控规核定、中央商务区、新城四塔、路网水系等规划设计。从扩展发展空间入手,突出向空间要效益,向立体求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动公检法、街乡、部门一切力量,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强力破解征拆难题,累计整理建设用地1,100万平方米,实现供地920万平方米。从加快基础配套入手,新修道路87条(段)、63公里,主体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建成各类配套管线11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和防洪水利工程初具规模。幸福园、百花园等8个公共园林景观相继开放。从打造发展平台入手,按照区块联动、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的布局,中央商务区、金融总部集中区初具规模,东北亚国际金融控股集团等大型综合体顺利落位,建成现代化商务楼宇15栋。公共服务配套完善跟进,省图书馆、市美术馆相继落成,区实验学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恒大御景、保利林语等高档住宅入住率逐年攀升,新城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在城市更新转型发展的五年里,我们建管并举,推动城市品质形象持续提升。围绕城区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持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更新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立足于完善城市功能,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上海路、亚泰大街等27条示范街路更新改造,推动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2个,综合开发面积156万平方米。高密度实施“暖房子”工程1,190万平方米,高标准改造“老旧散”小区47个,高起点综合治理弃管小区175个,惠及居民30余万人。新修扩宽道路261条,硬化铺装巷道717条,改建修缮人防设施25处,施划停车泊位4万余个。立足于城市精细管理,连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循环提升精品街路21条,规范管理街路77条。加强补齐管理短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900余处、42万平方米。推行“数字化城管”和网络化管理,露天烧烤、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机械化清扫率由45%提高到70%。立足于生态环境建设,新增绿化面积9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以依法征拆强力带动生态工程建设,累计完成4,149户、560万平方米拆迁,推动湿地公园、伊通河治理工程启动建设。完成四环以内10吨以下小锅炉取缔工作,大力推进秸秆禁烧、节能减排等环保工程,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在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的五年里,我们精准发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着眼,持续将区级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累计投入90亿元,连续实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342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加强基层硬件设施建设,社区服务用房总面积由2.3万平方米增加到10.41万平方米。提供保障性住房2,335套,切实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为2,400余名环卫工人建设了住宿、用餐和洗浴场所,改变了他们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率先实施下水管网改造工程,维修翻新管线9.1万延米。设立专项资金1,000万元,精准筛选188户困难群众,给予“一对一”“点对点”精确帮扶。创业就业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6万个,安置就业6.6万人次。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专业养老床位达到2,205张。残疾人就业、康复、扶贫、解困全面推进,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深入推进“两城联创”,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成丛林寺重建工作。以大学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示范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被评为国家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

——在加快社会治理转型的五年里,我们敢闯敢试,推动社会管理实现创新突破。按照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的要求,着力在工作理念、机制体制、方式方法上率先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了独具南关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围绕“在管理中突出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工作理念,实行街居一体化,将全区64个社区(村)合理划分为567个责任网格,推动52个职能部门人员和任务下沉网格、服务群众,实现精细化网格全覆盖。开发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全面提高了社会服务治理信息化水平,累计受理各类诉求536,911件,妥善解决529,986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累计接待全国各地调研参观考察500余次,为全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五年里,我们立行立改,推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启动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深化集中支付改革,实现801项行政职权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149家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着力推进依法行政,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区各项任务,进入“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行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区长接待日活动,扎实做好公开电话投诉受理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4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 专题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具体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加大“四风”整治力度,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形成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干事氛围,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武装、双拥、红十字、地方志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委员,五年来,我们立足区情,勇于进取,先后获得了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国家、省市荣誉260余项。回顾五年来的奋进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思想解放,才能使南关的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发展速度和增长方式的提升跨越;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改善民生,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地强化作风建设,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持续健康地向前推进。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区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对政府工作给予关心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南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值得肯定,头脑务必清醒。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正视差距才能阔步前行。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南关区发展最严峻的挑战在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利用狭小的发展空间,巩固和增强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最紧迫的问题在于,面对高端业态支撑能力不强等瓶颈制约,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最突出的压力在于,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扎实做好城市管理、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最现实的考验在于,面对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如何正视困难、勇于担当、加快破解。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不掩饰、不回避、不推卸,积极应对,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阶段。洞察世事,方能把握先机。当前,我们正迎来国家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一带一路以及建设哈长城市群等难得的重大叠加机遇,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无论从战略地位、区域位置来把握,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考量,还是与国内高位对标城区相比较,我们都应该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着重在打造经济量级、城市能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五个升级版上下功夫,主动肩负起市委赋予我们的“打先锋、站排头”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

运筹帷幄,方能继往开来。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内涵提升为主线,以促进发展成果共享为根本,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高端产业集聚、核心功能彰显、城区品位卓越、人民生活幸福的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2.6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350亿元;累计引进内资310亿元,年均增长15%,外资5.4亿美元,年均增长12%。城区功能更加完备,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生状况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始终聚焦转型升级,切实在推进经济发展上提质量、增效益。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锁定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在发展方向上,以空间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为导向,注重内涵提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对财政的贡献水平。在发展布局上,以功能分区为引领,突出带状发展、块状提升,构建“一区四带八大板块”产业布局,推动高端资源高效利用、优质空间精致开发、特色区域错位发展。在发展业态上,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重点发展金融创新、现代商务、现代商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主导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二)要始终聚焦投资拉动,切实在积蓄发展能量上保增长、强后劲。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项目促增长,盯住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导向,提高项目投资效率,持续扩大经济量级。以招商促后劲,站在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高度,把握投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模式,引进储备一批引领转型升级的基地型、创新型、补链型项目。以环境促保障,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倾力打造诚信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靠亲情服务提升吸引力、增强竞争力。

(三)要始终聚焦深化改革,切实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添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舒适、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务;不断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顺应供给侧改革方向,开放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大力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激发“双创”带动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四)要始终聚焦有机更新,切实在建设宜居城区上强基础、见实效。按照城市内在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把城市建设与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能量高度融合;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转型升级高度融合;与打造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高度融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不断明确城市建设坐标;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以文化意识为引领,着力增强城市发展底蕴;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全力打造优良生态环境。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五)要始终聚焦成果共享,切实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补短板、谋福祉。民生所望,施政所向。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民生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用更实举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发展,更宽领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新起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优质提升幸福感,以均衡提高满意度,让群众生活富足安康,让社会发展和谐安宁。

 

三、2017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南关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做好当年工作对完成未来五年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口径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0亿元,引进内资和利用外资均同比增长15%。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提升经济量级。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紧紧围绕“一区四带八大板块”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点、线、面”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在推动“一区”建设上,立足南部新城主战场,突出抓好规划调整,坚持有限土地高效利用,将八一水库东侧空置土地调整为商业用地,为引进高端酒店、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优质项目提供空间。突出抓好产业集聚,依托绿地中心、冠城国际等已建成的商务楼宇,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填充力度,积极引进金融保险、企业总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提升南部新城高端产业支撑能力。突出抓好基础配套,续建道路年内基本完工,力争通车道路突破100条(段);水、电、气、热、通信等配套管网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学校、医院、街道、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和便民生活设施统筹跟进。突出抓好环境塑造,着手谋划八一公园设计方案,加快推进湿地公园、光明公园建设进程,提高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提升南部新城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为项目落位、产业集聚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在推动“四带”建设上,立足人民大街、亚泰大街、解放大路、南湖大路等经济主干线,鼓励商进民退、腾笼换鸟,充分挖掘街路沿线可用资源,高水平实施拆矮建高、拆旧建新计划,最大限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经济容积率。以专业楼宇为引领,逐栋楼宇明确产业定位,制定出台优惠措施,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高端业态簇群发展。以底商店铺为补充,推行精细化、精致化发展模式,强化政策引导和优质服务,吸引众多精品店、连锁店、专卖店等特色业态集群发展。年内“四条经济隆起带”力争培育和引进主营收入超千万元企业80家,超百万元经济实体200家。在推动“八大板块”建设上,立足重庆路、大马路、平阳街、东大桥、全安广场、卫星广场、绿地广场、银河一英里等服务业发展主阵地,从规划设计入手,进一步确立各板块辐射范围、发展定位和经营特色,为业态集聚提供明确方向;结合旧城改造,对各板块区域内违法建筑、交通秩序、楼体立面、广告牌匾、破损地面等进行全方位更新整治,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域内闲置厂房、场地和有效空间,为招商引资搭建载体和平台,提高可用资源的产出效益;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强化软环境建设和服务支撑,营造商家安心、消费者放心的流通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政府引导、企业自律,组建各板块行业发展商会、协会,提高行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政府有效管理,协调处理好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交通治安等相关问题,为企业发展打造功能完备的营商环境。通过一年的努力,“八大板块”区域内新增民营企业500户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1,200家以上。

(二)强化投资拉动,着力提升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推进传统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安排推进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750亿元,规划商业商务面积500万平方米。要填充达效一批项目。对恒兴国际城、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5个已经竣工的项目,积极协助开发建设主体,全面开展宣传推介,广泛进行“二次招商”,吸引商家迅速进驻,尽快形成现实效益,年内招商入驻率要达到40%以上。要开工复工一批项目。对已经开工建设的华億广场、吉商大厦等30个续建项目,明年力争复工率达到90%以上;对华润万象城、长白山旅游中心等2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抓紧完善前期手续,全力以赴保开工、促进度,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对中城建大厦、湖畔国际、长大二期等存在瓶颈问题的难点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突破制约性障碍,加快推进建设进程。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蓄积一批对南关未来发展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对亿洋大厦等意向明确、相对成熟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紧密对接,争取早日落位。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紧紧依托区情特点、资源禀赋,集约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处资源,精心包装推介,突出招商选资,围绕现代商务、现代商业、金融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五大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与投资主体需求的共振点,齐心协力,主动出击,既要注重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又要着力引进落地快、投产快、见效快的中小项目,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积蓄能量。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足够的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竞争性领域。全面推进“双创”工程,不断提升电商孵化园等现有孵化基地品质,支持商务楼宇发展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全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努力营造崇尚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发展旅游产业,立足亚泰大街沿线道台府衙、伪皇宫、文庙、南岭体育中心、雕塑公园等现有资源和成熟配套,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推动商贸购物、休闲旅游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街路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三)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内在动力。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改革的各项部署,科学把握改革重点和主攻方向,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以“放管服”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放权的针对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强化服务的便利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抓好“一门式、一张网”综合运行。积极稳妥分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融资体系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改革创新的整体推进。坚定不移激发市场内在活力。扎实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商事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软环境。积极推广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深化与国内外众创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坚定不移加快创新驱动步伐。依托区域科技力量和智慧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联盟建设,切实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加快主导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带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空间。加大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扶持力度,要千方百计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四)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区能级。围绕建设宜居城市总目标,通盘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市支撑体系,有效提升现代化中心城区品质。强化城区配套功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统筹、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三环以内旧城更新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审计厅、原声街等30个立项棚户区、旧城区改造进程,推动富裕村农民新居建设。全面开展建筑美化行动,提升城市灯光、标识、雕塑、景观的品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扎实做好城市伤痕治理。协调推进东天街、新民胡同等历史文化街区“破冰”启动,切实增强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化城区精细管理。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全力构建三级查违防控体系,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持续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快公共停车场地规划建设,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加强街路小巷治理,做好道路养护、街面保洁、扬尘治理等工作,不断改善市容环境。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优化城区生态环境。试行水域“河长”制,加大对永春河、光明沟等7条松花江支流水系的生态修复、水体治理力度。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完成伊通河流域征地拆迁工作,推进湿地公园和伊通河带状绿化生态工程建设。围绕重要道路节点,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逐步形成市民出行“百米见绿,千米见园”的绿色生态格局。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生态宜居环境。

(五)注重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幸福指数。高度关注民生,排解民忧,维护民利,全力构建普惠、均衡、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研究制定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并逐条落实。稳步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推行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帮困“绿色通道”。扩大老年人助养金发放范围,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推进廉租房三期竣工入住。扎实抓好“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工作,探索推行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模式。推进“五色光”智慧社区建设,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稳步推进教育提质工程。深化大学区管理模式,高位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抓好“区管校聘”国家示范区工作。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启动华泽小学、幸福中心校等4所学校建设。加强校园安全规范化、网格化管理,完善中小学教育附属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装备现代化、专业化水平。稳步推进医疗惠民工程。围绕医院、医生、医药、医疗、医保,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改善卫生计生服务环境、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专业可靠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平安医院”建设,逐步实现重点人群家庭责任医生全覆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稳步推进文体利民工程。加快“文图”两馆投入使用。弘扬传统文化,精心策划“国学大讲堂”系列活动,举办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打造冰雪、武术等特色健身品牌。同时,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切实加强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地方志等工作。

(六)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共管、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从根本性、源头性和基础性工作抓起,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谋化治理创新。坚持以百姓诉求全受理、民生服务全覆盖为目标,加快完善数字化综治指挥控制系统。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内涵,有序引导居民参与自治事务。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深化依法治区。启动“七五”普法和“六五”依法治区,在全社会倡导学法、守法、尊法、用法,提升全民法治观念和素养。构建“六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推行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细化安全监管。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坚持“三个必须”,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全程监督,建立可追溯监管一体化平台,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平安建设。继续实施区长接待日制度,落实重要信访包案制度,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健全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上级党委和区委的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效果,转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强化执行力、提高公信力,扎实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争做创新发展的先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始终围绕本职工作,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把学习创新与谋划加快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理念紧盯对标高位,创造性地借鉴南京玄武、青岛市南等城区先进经验,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以创新的理念找准问题症结、精准破解难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确保各项工作措施更加科学、更符实际。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

——争做担当有为的表率。当前,我们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特殊历史时期,面临多重挑战,必须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进一步增强直面困难的锐气和勇气,不推脱、不回避,困难越大、斗志越强,压力越大、干劲越足。要大力弘扬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实干创业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的优良作风,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大力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褒奖成功者、帮助失误者、淘汰失职者、惩办贪腐者,围绕明年确定的各项任务,勇于担当抓落实,瞄准目标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以大担当担起大事业、推动大发展,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争做真心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初心,做群众的知心人,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不忘初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不忘初心,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入手,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争做廉洁守责的典范。坚决贯彻落实“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大要求,牢固树立廉政底线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到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断凝聚加快发展的巨大正能量。突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成为一种常态,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成为一种追求,让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监督成为一种境界,努力建设一届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委员!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为把南关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