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在长春市南关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鲁 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八届政府工作回顾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区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的五年,也是南关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五年。在这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五年里,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下,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圆满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绩效综合排名始终位于全市第一方阵。
——我们一以贯之稳运行、保发展、增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各类问题交织叠加的不利因素,穷尽一切办法,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主要指标连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168亿元,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1.4亿元,可支配财力始终位于城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62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投资强度位居全省前列。挂牌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达到5家。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6万户,五年新增5.2万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818亿元,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
——我们精准用力抓建设、强引领、促联动,新城发展纵深拓展。五年来,坚定不移抢抓城市南延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把南部新城建设作为最核心工作。立足“五区一中心”发展定位,主动作为,统筹破解规划、征收、建设各领域的关键性难题,新建道路110条段159.7公里,铺设配套管线1033公里。联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7个,钜城国际、远大购物等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位,省市政务大厅等22家行政机构先后进驻,市博物馆、工人体育馆等13家大型文体设施相继落成,区域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更加强劲。
——我们持之以恒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五年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平安银行、亿联银行等一批新型金融机构成功落地,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商务楼宇56座,其中纳税超千万楼宇23幢。华为总部等高新产业项目签约落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7家,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突破190亿元,科技引领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加快传统商贸业升级提速,重庆路、卫星路商圈发展活力和势能越来越足。培育形成专业特色街路15条,推进欧亚三环、华億广场等综合体投产使用,华润中心等超大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增商业面积117万平方米,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更趋合理、更加优化。
——我们坚持不懈补短板、树形象、强品质,城区环境持续优化。五年来,坚定不移紧扣中心城区发展定位,聚焦征收与建设同步实施,建设与管理有效衔接,新区与老城一体推进。高质量编制绕城以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创新实施南部整体征收,带动全域基本实现城市化。加快城市转型和有机更新,投入近30亿元,对三环以内15平方公里老城区,实施两轮立体化改造工程,143个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蝶变。对10个地块、17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拆旧建新,4600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立足城市发展需要,梯次完成170个地块、9000余户群众的征迁安置,释放发展空间140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突破70万,五年新增近17万人。牢牢把握城市管理精细化主线,全面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管理质效逐年提升,高标准通过“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复检验收。
——我们全力以赴抓扶贫、治污染、防风险,三大攻坚成效显著。五年来,坚定不移推行精准扶困保障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全覆盖。扶贫协作成效显著,投入1200余万元,支持大安、德惠两地实现全面脱贫。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拳治理伊通河、永春河流域畜禽污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搬迁规模化养殖场57家,率先实现全域禁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域内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推行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新建绿化景观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高标准通过两轮中央环保督察阶段性验收。精准化解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先后处置鼎邦资产、嘉润投资等非法集资案件145起。有力防御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和四次台风侵袭,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我们锲而不舍抓改革、提效能、优环境,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坚定不移紧跟中央要求,蹄疾步稳落实十大领域改革任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街乡机构改革。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综合改革,政务服务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504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组建区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出台26条助企纾困专属政策包。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积极落实津、杭对口交流合作,充分借助两地及周边辐射资源,推进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累计引进内资279亿元,利用外资6155万美元。
——我们用情用力办实事、惠民生、增福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坚定不移把民生改善作为根本宗旨,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超100亿元,政府承诺的346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创新推行“政企校训”联动服务模式,开发就业岗位8万个,新增城市就业7.3万人。梯次完成7所校园建设改造,新增优质学位9730个。扎实开展“三献”行动,实现《南关年鉴》编纂“五连发”。区文化馆投入使用,打造形成“十分钟”健身活动圈,被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残疾人保障逐步从基本生活向综合服务转变,区残联获评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社会化养老体系逐步成熟,养老机构规模、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被民政部选定为全国试点单位,东风社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全力帮助退转军人解决实际困难,被评为吉林省“双拥共建”先进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遏制各类重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区长公开电话、区长接待日工作,累计受理群众投诉5.13万件,反馈办理率达到100%。坚决落实“两个专项攻坚”要求,150件中央交办信访积案全部办结。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长春后,我们严格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提高管控能力,高效组织全民核酸检测,接连打赢多场局部地区疫情输入攻坚战。我们坚持人民健康至上,动员群众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7万剂次,以各级干部的辛勤付出,筑起了全员免疫屏障。我们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果断迅速打赢了全市首例新冠复阳病例的区域阻击战,实现了零感染、零传播,充分彰显了南关的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我们矢志不渝重学习、转作风、强担当,自身建设持续强化。五年来,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解一忧、我为发展献一策”实践活动走实走深。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重要领域、重点工程建设、重大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坚持不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三公”经费支出较2016年削减33%。强化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办理满意率始终保持100%。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府院联动,高质量完成“七五”普法任务,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
回望这段奋斗历程,最让我们感恩在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赋予吉林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要使命,促使长春汇集了更高层级的政策机遇、平台机遇、发展机遇,汇聚起推动南关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回望这段奋斗历程,最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是:紧跟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步伐,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觉把南关放在全省全市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去谋划,带动新城发展、项目建设、生态治理、征地征收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南关实际、具有南关特色的经验做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
回望这段奋斗历程,最让我们感慨系之的是:各条战线都紧紧围绕区情和发展实际,深入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诸多领域唱响了“南关好声音”。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39项,省、市级奖项469项。承办了全市一系列重点工程、重要任务、重大活动,对外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了南关力量。
回望这段奋斗历程,最让我们感奋于怀的是:全区人民与党同心、与政府同行,从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到深入千家万户的社区工作者;从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到诲人不倦的教职员工;从奋战一线的工程建设者,到辛勤劳作的环卫职工;从勇攀技术高峰的科研人员,到引领服务业高效发展的企业家;从怀揣梦想、奔向南关的创业者,到唯实唯勤、扎根南关的奋斗者,70万新老南关人,都在为南关美好的明天而奋力奔跑!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南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事非经过不知难,路须蹚出方为新。五年的发展实践,深刻启示我们:
——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好政府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把南关各项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南关事业发展是一场接力赛,只有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转型发展不停歇,才能不断取得新成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不反复不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接续奋斗中不断书写新篇章。
——必须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化危为机。面对发展空间受限的困难和挑战,既要有胆魄,也要有智慧。我们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勇于突围突破,以改革促进转型、以开放带动转型、以创新引领转型、以项目支撑转型,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来。
——必须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在安全发展上的深刻教训,警示我们要想谋发展、必先守底线,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好“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必须心系人民、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永远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关心人民安危冷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确保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我们在交答卷、亮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发展空间不足,重大项目选址难、落位难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破解;二是高端服务业企业偏少,产业升级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三是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思路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五年,也是实现南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放眼全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纵观国内,“双循环”格局加快构建,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我们的发展机遇更好、发展动力更强。从区域形势来看,在加快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进程中,“一主六双”“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省市发展战略加速实施,政策红利的叠加增添了南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交通区位来看,人民大街、南湖中街南延,饶盖公路、亚泰大街立体交通体系有望相继建成,轨道交通5、6、7号线建设汇通关键节点,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优势。从产业发展来看,主导产业形成布局,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金融、都市商贸、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齐头并进,吉林银行等龙头企业竞相发展,钜城国际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开创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从发展环境来看,营商环境最优区品牌进一步擦亮,行政审批更加规范、便捷、高效,人才保障日益完善,引才、聚才氛围日趋浓厚,广大干部群众忧患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必然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新时代南关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开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发展新征程的号角,为我们谋划未来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围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发展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任务要求,落实“三强市三中心”和“六城联动”部署,紧扣“南部提速扩容、北部提质增效”发展战略,优化“一主三双六大街区”功能布局,聚力发展人才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开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发展新征程。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市保持同步增长,年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550亿元;引进内资、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0%左右。经济发展提质升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城区环境宜居宜业,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5点:
(一)始终不渝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锁定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的目标,在发展方向上,以空间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为导向,主动承接先进产业转移,接受高端市场聚流辐射,全力打造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平台。在发展布局上,突出新城引领、带状发展、块状提升,构建“一主三双六大街区”产业布局,推动高端资源高效利用、优质空间精致开发、特色区域错位发展。在发展业态上,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核心,以互联网创新成果为载体,重点发展金融创新、高端商务、现代商业、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在全市“六城联动”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
(二)始终不渝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以项目促增长,盯住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导向,提高项目投资效率,深度谋划债券项目,持续扩大经济量级。坚持以招商促后劲,站在建设“三强市三中心”的高度,把握投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模式,引进储备一批支撑转型升级的基地型、创新型、补链型项目,奋力推动人才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济发展。坚持以环境促保障,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倾力打造诚信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靠亲情服务提升吸引力、增强竞争力。
(三)始终不渝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为舒适、更加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务。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积极顺应供给侧改革方向,开放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大力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激发“双创”带动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四)始终不渝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把城市建设与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能量高度融合;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转型升级高度融合;与打造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高度融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城市的更新发展。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不断明确城市建设坐标;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以文化意识为引领,着力增强城市发展底蕴;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全力打造优良生态环境。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五)始终不渝加快发展成果共享。主动适应新时期民生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用更实举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发展,更宽领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新起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优质提升幸福感,以均衡提高满意度,让群众生活富足安康,让社会发展和谐安宁。
三、2022年政府主要工作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明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顺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研判各种因素,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社消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0亿元以上;引进内资75亿元,利用外资1600万美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6项工作:
(一)强化投资拉动,全力稳定经济增长。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巩固经济向好势头。围绕“六城联动”产业布局,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城市建设需求,深度挖掘全域资源,科学统筹谋划项目,争取更多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深化“万人助万企”“专班抓项目”,聚焦项目落地难、周期长等突出问题,加大调度频次、提升服务质量、现场破解难题,保证年度安排的50个重大项目按进度开工建设、按计划完成投资、按要求满额入仓。紧盯中央政策走向,最大限度争取政府专项债券、特殊转移支付,包装申报债券项目10个以上。立足打造“长春新中心”,专班推进“四塔”项目建设,保障中铁塔楼施工进度,盘活绿地塔楼现有资源,力争西南塔楼拿地落位,启动西北塔楼土地整理。全力攻坚23个重点征收地块,扎实做好项目落位的土地要素支撑。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依托零散地块、闲置楼宇、棚改区域等资源,修订完善全境招商地图,以人才、科技、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项目为重点,“点对点、一对一”推进高质量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全面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更大力度放开市场,深度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到150亿元。
(二)强化动能转换,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坚持长期培育产业潜能,坚定不移以“一主三双六大街区”功能布局,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质量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立足人民大街城市主轴,落实“一带双核多节点”金融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亿联总部、中融信托金融总部建设,聚力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文昌大厦等节点楼宇金融业态填充。大力引进持牌金融机构及专业子公司,培育新兴金融业态和功能性总部。积极推进吉林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运营平台提档升级,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效能。健全完善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政银企对接合作。高标准深度谋划科技创新,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强化科创专项政策支持,依托区内楼宇资源和创新资源,布局一批高能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创业孵化载体,营造充满活力的“双创”氛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家以上。高效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商贸产业链完善贯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强“重庆路—永春路—大马路”传统商圈业态,统筹布局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推动东天街、新民胡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改造,推进夜间经济持续深入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情怀、有流量的夜间消费场景。加快推进一下科技等新经济项目落位,带动直播电商经济发展。探索总部+域外生产基地的“飞地经济”模式。出台促进消费政策,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供给,构建支撑有力、生态多元的消费经济链条。依托伊通河、永春河生态基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健康旅游、冰雪旅游等新型产品,全面激活消费新动能。
(三)强化改革引领,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按照省委“六个优化”的要求,立足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进一步规范事前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速办理项目审批,优先兑现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性经营成本。深入实施“减证便民”行动,助力创建“无证明城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拓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抓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维护好2.5万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深化对口交流合作,加强两地互动发展。强化财政性资金使用,加快投融资平台运营增效。建立健全税源涵养、普查和预警机制,不断优化税源结构。加快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坚持把人才引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诚心打造国内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发展之地。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头部企业、宜居环境的导流作用,吸引更多高净值人群流入,带动投资加码、创业加速、消费加力。加快构建南关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问题,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强化建管并重,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建设长春最优人居环境城区为目标,立足后城市化的发展实际,梯次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态治理创新。紧紧围绕“南部提速扩容、北部提质增效”发展战略,压茬推进绕城以南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八一村整体征收进程,力争局部区域具备挂牌摘地条件。持续推进南部区域路网和管线收尾工程,加快北部区域路网提升改造,不断缓解交通导流压力。启动新一轮城市更新工程,改造57个老旧小区,基本完成夹馅棚户区土地整理,逐步消除三环以内“城市伤疤”。加快建设芳草公园,建成光明公园。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加快芳草街垃圾转运中心建设。高站位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工地扬尘、施工噪声、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治理。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夯实巡河治水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两河两岸”绿化、亮化、美化水平,确保域内水体“长治久清”。实施城市管理品质提升行动,加速打造“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深化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五)强化民生福祉,不断回应群众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编制实施好新年度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完善扶困应急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四方联动”就业服务体系,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就业8000人。抓实农民工治欠保支行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南部新城2所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快打造“五育”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减负不减质”。加快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南延伸。加快图书新馆开放运营,注重地域文化、方志文化、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协力办好长春冰雪节。扩大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人员、贫困居家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救助范围。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好人防工作。完善“三长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六)强化底线思维,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压实街乡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扎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力遏制各类事故发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加强地方金融安全稳定。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妥善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南关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精准科学抓实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一精准三确保”要求,织密基层防控网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序开展疫苗接种,构建全员免疫屏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重任、人民期盼,新一届区人民政府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全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把忠诚履职放在首位。全面加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坚决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决执行区委决议决定,做到闻令而动、高效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依法办事,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竭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落实行政决策和政务公开制度,确保政府的决策经得起法治的考量、体现民意的取向。
(三)坚持把担当尽责落到实处。聚焦高质量发展,锻造最强执行力。大力弘扬敢于负责、敢于干事的担当精神,坚持政府领导带头,积极投身招商引资第一线、项目建设主战场、征收攻坚最前沿,敢于打硬仗,敢于克难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做到守土尽责、高效履责。深化落实“五化”机制,大力推行“严新细实”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加强基层,用心用情用力为街乡社区解决实际困难。突出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推动各级各部门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执行、对标落实,在全区形成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把规矩纪律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强对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的审计监督,扎紧制度笼子,对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促进发展,取信于民。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的各项规定,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新表现,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知行合一,贵在行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在打造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的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