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工作报告

南关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1-01-07 19:04 来源: 南关区政府办
【字体: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7日在南关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杨大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到202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0亿元,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区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1.6亿元;引进内资52亿元,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0亿元。各项指标从触底、到企稳,再到实现快速回升,凝聚着全区上下保持定力、拼搏奋斗的艰辛付出。

过去的一年,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生命至上,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突袭长春后,果断启动一级响应,全面提高管控能力,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强化智防智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闭环管控,深化“三长”联动机制,全力开展溯源排查,最大限度减少人群聚集。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又接连打赢了几场局部地区疫情输入阻击战,从去年2月11日起,全区再无新增本土病例,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成果。在这场抗疫大战、历史大考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解囊相助、共克时艰;广大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不避风险、日夜辛劳;广大群众众志成城、全力配合,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处处彰显了南关担当。

(二)坚持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及时出台含金量高的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26条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复产复工。通过“万人助万企”等机制,着重解决企业用工、融资、流通等需求,规上服务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复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发放贷款101亿元,减税降费3.2亿元,减免租金2137万元,结算企业采购账款3亿元。抢抓国家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机遇,包装地方债券项目7个、到位资金1.2亿元。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2个,南溪虹著、金地江山风华等27个超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长春国际金融中心、万科新都会等超亿元项目投产达效;中铁吉林总部、华为吉林总部等优质项目实现签约。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发放1100万元消费券撬动居民消费2亿元,大力发展、有序规范夜经济、网红经济,形成TOUCH12街、重庆路魅力金街等网红打卡地,市场活力迅速恢复。

(三)坚持乘势而上,勠力同心打造新城主引擎。绕城高速以南区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分区规划编制启动招标。制约高压线落地11年之久的23个节点问题全部破解,助推工程合闸通电。省高管局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重要节点拆迁攻坚,事关城区向南发展的3条纵向“大通道”全部启动建设。主干路网、核心管线、重点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实现域内水、电、气、热管网全线贯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全部清零。推行全程帮办服务模式,太平洋保险、吉林银行等品牌企业相继进驻,形成利税超亿元楼宇3处、千万级楼宇7处。继续加快项目招引和建设进程,新城落位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分别占全区的76%和77.5%。

(四)坚持历阶而上,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激活力。纵深落实“放管服”改革,区级95%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企业开办由3天压缩至1小时,各类市场主体突破8.7万户。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农办高度肯定。稳妥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逾期未回迁棚户区整治等攻坚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中科院长春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7户。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基地达到7个,在孵企业200余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00万元,形成了崇尚创新、尊重创造的发展环境。

(五)坚持知难而上,紧盯不放城市建设提品质。通力攻坚完成22个省市重点工程征收任务,克难打通千伏高压线、南湖中街延长等关键节点障碍,推动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全部启动建设,人民大街出口改迁等市政工程加快建设。新建各类管线管网119公里。在320个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拆除违建3.6万平方米、违规牌匾1671处、查处“毁绿种菜”692处。启动光明公园建设,新植补植街路54条、城市绿地9宗,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米。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圆满完成省委环保督察“回头看”验收。严格落实“河长制”,伊通河国考断面首次实现劣五类水体清零。

(六)坚持人民至上,竭尽全力改善民生办实事。聚焦百姓关切,大幅压缩行政支出,尽财力上限投入3.58亿元,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58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就业1.2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推动38所配套幼儿园实现普惠性办园,学前教育达到国家标准。结合打造“三名”工程,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问题。高标准建成2所核酸检测实验室,启动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权231万平米未登记房屋,安置棚户区群众508户。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打造全市首条“双拥商业示范街”。在全省首创“零次跑”津贴发放模式,让2037名老人受益。累计为困难群众和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6500余万元。有效应对罕见的连续三次台风侵袭和雨雪冰冻天气,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清理小额贷公司25家,销案沉案6起。加大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及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持续提升。

(七)坚持奋发向上,驰而不息改进作风重实效。牢牢把握讲政治、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强队伍的工作主线,制定重点任务“五化”施工图强化落实。认真接受省委巡视和专项审计,积极整改存在问题。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办理代表建议206件,委员提案173件。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纠正“四风”,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圆满完成“七五”普法规划。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外事、侨务、武装、人防、红十字、地方志等领域也取得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的圆满收官,标志着我们全面完成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是一个刻度,标志着南关发展的高度、丈量着南关发展的幅度、诠释着南关发展的维度。

过去五年是南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稳中求进作为最鲜明主题。不断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努力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不利因素,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推动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主要指标连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997亿元,是“十二五”总量的1.44倍。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实现59.68亿元,是“十二五”总量的1.3倍。新增市场主体51333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820亿元,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

过去五年是南关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最有力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源头活水,主动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服务项目、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累计参加组织招商活动120余次,实施重点项目10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落户了华润中心、钜城国际、远大购物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形成重点项目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过去五年是南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最紧迫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吉林省股权、亿联银行等一批新型金融机构成功落地,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5家,优势产业税收贡献率大幅提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形成商务楼宇56座,发展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升级提速,培育改造专业特色街路15条,推动欧亚三环、华億广场等综合体投产使用。以重庆路、卫星路为核心的中高端商业聚集圈不断巩固、日益壮大。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更趋合理、更加优化。

过去五年是南部新城加速繁荣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城建设作为最核心工作。立足“五区一中心”发展定位,全面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发展各个领域的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土地征收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道路140条段、铺设管线1023公里,4条综合管廊全部竣工,基础设施趋于完善。集中引进落位亿元以上项目77个,形成商业商务空间近75万平米,建成高品质住宅小区70个,区域人口突破30万,为新城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集聚金融、类金融机构161家,实现全口径税收37.3亿元,形成现代高端产业组团发展态势。市委等22家省市行政机构相继落位,市工人体育馆等11家省市大型文体设施先后落成,行政文化新中心地位日益突显。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由56位跃升至第5位。

过去五年是南关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最强劲动力。紧跟中央要求,蹄疾步稳落实十大领域改革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街乡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综合改革,政务服务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663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结。积极落实对口交流合作,充分借助杭州及“京津冀”“长三角”资源,推进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累计引进内资305.2亿元,利用外资1.25亿美元。

过去五年是南关城区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最突出内容。紧扣城市核心区发展定位,聚焦征拆与建设同步实施,建设与管理有效衔接,新区与老城统筹推进。投入32亿元,对二环以内10.6平方公里老城区,实施了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立体化更新改造。对10个地块、17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拆旧建新,4600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老城区面貌实现华丽蝶变。立足城市发展需要,梯次完成170个地块、9000余户群众的征迁安置工作,累计整理土地1400多万平方米。牢牢把握城市管理精细化主线,全面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管理质效逐年提升,高标准通过“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复检验收。

过去五年是南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重大责任。着力把治水作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立足“两河”流域畜禽污染问题,开展了史无前例地专项治理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搬迁大型养殖场(户)57家,清理畜禽1.46万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畜禽禁养。严格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域内水体全部消除黑臭。率先完成20吨以下466台散煤锅炉取缔工作。全面消除三环以内裸露扬尘地面。推行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新建绿化景观76万平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94%,高标准通过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阶段性验收。

过去五年是辖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最根本宗旨。突出将工作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倾力在更高层面用更高标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民生领域各项工作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超100亿元,政府承诺的344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创新推行“政企校训”联动服务模式,累计开发就业岗位67507个,新增城市就业59177人。社会化养老体系逐步成熟,养老机构数量、规模、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推行精准扶困保障机制,实现边缘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全覆盖。残疾人保障逐步从基本生活保障向综合保障转变,区残联获评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是南关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社会进步作为最重要标尺。着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梯次完成18所校园建设改造,新增优质学位11300个。创新推出名校、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中小学校教育质量普遍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文图”新馆投入使用,打造形成“10分钟”健身活动圈,被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加快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被评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809名社区工作人员纳入“社工岗”管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试点通过民政部阶段性验收,东风社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圆满完成污染防治、风险化解、扫黑除恶等重大攻坚任务,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

过去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最基本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重要领域、重点工程建设、重大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市配套规定,“三公”经费支出较2015年减少一半以上。政府系统依法治理、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是开创性的。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地区实际,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一区四带八大板块”发展定位的内涵,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南关实际、具有南关特色的经验做法。在新城发展、项目建设、生态治理、征地拆迁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关速度”。

五年来的变化是深层次的。我们自觉把南关放在全市全省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去谋划。紧盯城市核心区建设,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改善城市结构,调整工作重心,推出了城市南移发展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南部整体征收等一系列重大工作,实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一元结构的转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关路径”。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我们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诸多领域唱响了“南关好声音”。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45项,省、市级奖项449项。在全市绩效考核中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承办了全市一系列重点工程、重要任务、重大活动,对外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了“南关力量”。

五年来的奋斗是聚人心的。我们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牢固树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理念,凝心聚力,同频共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精准发力促改革,众志成城干事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全区上下形成了不讲困难讲实干、不讲条件讲发展、不讲得失讲奉献的“南关精神”。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在困难和矛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抗疫斗争的英雄们、战士们,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南关发展和抗疫斗争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只有保持“问题一定有”的警醒,“症结是什么”的执着,才能不断增添前行动力。对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的新导向,我们必须直面:三产独大、质量不优等积累性矛盾,规上服务业企业不足、主导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高等短板弱项。对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群众新需求,我们必须正视: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环境改善、基础教育、医疗资源布局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等突出问题。对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我们必须认清:维护城市安全的理念和方法还不相适应,基层治理能力仍有提升空间,还需要更好地把握省会中心城区治理规律,着力破解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对照强化正风肃纪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基层负担仍然较重的积弊,个别公职人员法治观念、规范意识淡薄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毫不回避、扛起责任,认真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动南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从宏观环境看,尽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仍处于成长上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有利于我们因势而谋、创造发展新机遇;从区域环境看,长春经济筑底企稳,平滑上升的态势明朗。特别是中央明确将长春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发展定位,促使全市汇集了更高层级的政策机遇、更高水平的平台机遇、更深领域的发展机遇,标志着长春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这有利于我们应势而动、厚植发展新优势;从自身环境看,绕城以南区域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新中心建设支撑要素充分汇集,以及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位进驻,有利于我们顺势而为、积蓄发展新动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加快发展欲望强烈,干事创业氛围浓厚,为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洞察世事,方能把握先机。今后五年,我们要立足全市“五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抢抓战略机遇,又要强化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南部提速扩容、北部提质增效”发展战略,坚定实施“一主三双六大街区”功能布局,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建设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功能彰显、城区品位卓越、人民富裕幸福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南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550亿元;累计引进内资350亿元,外资8000万美元。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生态宜居区、文化行政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区。

今后五年,我们的重点任务是:建立一个体系:即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紧紧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大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各类市场主体突破9万户。

促进两个提升:一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优化要素保障,把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逐步转移和注入到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中,在不断做实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二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巩固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稳定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改善生活品质。

聚焦三个治理:一是聚焦社会治理。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导向,深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社会良好秩序,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是聚焦生态治理。严守生态红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推动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空气质量和城区环境持续改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清水绿。三是聚焦依法治理。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强化四轮驱动:一是强化新城引领驱动。围绕打造“城市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坚持以创新促升级、融合提效益、特色创品牌,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全力以赴将新城打造成为现代都市新名片、文化繁荣新空间、产业集聚新平台、人才汇集新高地、生态宜居新家园。二是强化“双廊”开放驱动。立足区位交通优势、节点产业发展态势,借助城市重心南移和功能疏导契机,打造服务全市“四大板块”发展、培植产业优势的人民大街行政商务金融服务廊、亚泰大街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廊,形成以“双廊”为主线的开放发展新高地。三是强化“双轴”生态驱动。立足伊通河、永春河生态基底、流域11处公共园林及周边住宅集聚度、社会文明度、经济活跃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脉,加快打造伊通河都市生态轴、永春河宜居生态轴,形成以“双轴”为主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四是强化“双带”创新驱动。立足“四塔”城市新地标和银河一英里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将华远路打造成为集高档餐饮、休闲娱乐、高端金融、商业商务服务于一体的“金腰带”。充分利用立体交通优势和重大项目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将解放大路培育打造成为辐射全市、特色鲜明、要素齐全、错位发展的中高端金融商务功能带。形成以“双带”为支撑的创新发展隆起带。力争到2025年,各空间功能分区的内生动力、发展潜力和要素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带动覆盖全域的“六大街区”实现特色资源高效利用、特色空间精致开发、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四是坚持改革开放。聚焦制约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问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当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对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查漏补缺,强基固本,努力让各项工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引进内资60亿元,利用外资1650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加坚实。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常态化,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做好精准防控,严把冷链食品、大型农贸市场、隔离宾馆等关口,做好人物同防和分类管控。落实重点场所防控,做好环境清洁消毒,适当减少人员聚集,继续推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发挥“三长”联动机制,强化群防群治。提升疾控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药品物资储备,健全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做到用而有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南关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二)突出高质量,全力稳定经济增长。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六保”促“六稳”,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势头。做好“大对接”,最大限度争取政府专项债券、特殊转移支付,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在区落地落实。深化“万人助万企”,分类分企精准施策。对龙头企业举全区之力支持不动摇,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遇到困难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风险共担,对上市挂牌企业提高奖补力度。新增商务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新入规服务业企业10户以上。强化“专班抓项目”,发挥项目中心推进机制,推动“四塔”、华润中心、南溪智融、国文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落实亿元以上项目50个。务实推动新基建“761”工程。开展“大招商”,聚焦国内行业5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广泛开展专业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群,优化产业生态。全年实际利用内资、直接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7%、10 %以上。

(三)突出高效率,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坚持集约发展、内涵提升、精明增长理念,在南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业经济,全力支持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在北部加快重庆路商圈综合改造,促进批发零售、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加速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企业,提升文化产业税收贡献率,打造形成产业转型提升区。加快金融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金融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传统金融产业升级计划。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引进一批链条项目、旗舰项目、配套项目,推动金融产业从首位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辐射全省化、贡献最大化。力争金融产业占GDP比重再有新提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全面统筹、系统提升,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100个以上事项实现移动端办理。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落实落细纾困惠企政策,千方百计提振消费。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不断释放新的消费动能。

(四)突出高起点,加快新城建设提标。立足“五个新中心”战略布局,推进绕城高速以南区域纳入开发区管辖范围,加快区域总体规划及配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为新城向南扩区扩容创造条件。全面启动“四塔”项目建设。高位统筹组建“四塔”项目推进专班和高效服务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不放推动城市新地标项目早落位、早启动、早建设。着力破解高管局搬迁、中奇广告征收、商住地块调规等难点问题,跟紧贴实推动亿联总部、中融总部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挖掘八一水库片区设计成果、人民大街南端优质片区和百万平米地下商业空间等资源,合理布局功能,落实职住平衡,加快推动都市集聚型服务业发展。依托商务楼宇资源,立足税源涵养增收,明确招商方向,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引进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中介机构、研发中心等高端业态。以希派创意城为载体,不断提升孵化、“双创”和总部基地承载功能,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

(五)突出高品质,不断优化城区环境。坚持以“家”的意识,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重点解决出行难题,坚决治理交通拥堵。加快八一村整体征收,推进高速出口改移、轨道交通三期等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旧城更新工程,改造86个老旧小区,完成伊通河棚户区、79块夹馅棚户区改造收尾。深化未登记房屋确权整治,推进“交房即办证”。加快老旧住宅区物业社会化管理进程。新建续建光明、山水湾等公园。推进二环以内主要街路两侧全面“拆围透绿”。恢复因灾受损绿带,调整优化林木结构。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加快芳草街垃圾收运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净化市容、净化路面、净化门前“三大行动”。分类开展查违控违、建筑垃圾、牌匾广告“三项治理”。以最坚决态度推进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整治。深化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域内15处水体“长治久清”。

(六)突出高标准,不遗余力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编制实施好新年度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完善扶困应急保障机制。通过盘活集体资源、量化资产收益等方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健全完善“闭环式一体化”“四方联动”就业服务机制,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就业8000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2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扩大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人员、贫困居家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救助范围。启动新一轮双拥创建。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启动新民胡同、东天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各领域重大风险预警、防控、联动、处置机制。做好城乡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防汛抗旱、抵御极端天气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一村一警”“一格一辅警”改革。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突出高站位,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面对艰巨繁重任务,政府系统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强化依法行政。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严格依法决策,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强化审计监督。启动“八五”普法。要切实转变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营造鼓励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要练就过硬本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发扬斗争精神,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要建设廉洁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当前南关的发展已经到了“船到中游浪更急”的关键一程,唯有“会当击水三千里”,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动南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