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工作报告

南关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6-02-19 08:52 来源:
【字体: 打印

南 关 区 人 民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1日在长春市南关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杨大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为主线,团结奋进,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5亿元,同比增长7%;全口径财政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引进内资36亿元,外资6,839万美元。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和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两个平台启动运营,招商银行等金融总部陆续进驻。引入吉林省汇城支付网络技术公司等优质税源企业47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家。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快推进,15条特色商业街区业户达2,008户,同比增长21%。积极打造“政策洼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4.3万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99亿元,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实现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建设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1个;开复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0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商业面积占到30%以上。项目开复工率居于全市前列。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恒兴国际城等项目突破多年制约瓶颈,完成主体建设;长春活力城、希派创意城等项目投入运营,一大批符合现代新兴业态的企业已意向签约入驻,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是突出抓好对外招商合作。围绕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借助省、市举办的“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和第十届东北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及展会的契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累计对接清华同方、英中贸易协会等国内外金融、科技研发类知名企业105户,实现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261.2亿元。累计储备重点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630亿元,为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突出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市区联建的能动作用,南部新城年内开复工道路29条段,完成通车道路12公里,完成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等管线铺设51公里;乙六路地下综合管廊基础工程启动建设;高压线改线工程完成施工总量的38%;柴户张、谢家沟、八一沟等水系防洪工程进展顺利。北部老城区完成城市道路维修养护188条,改造小区巷道242条;新增绿化面积28.61公顷,新增绿化覆盖率0.72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章建筑4.5万平方米,规范户外广告牌匾1,510块,查处各类占道行为1,600余处;大力推进排污、扬尘、秸秆禁烧等环保整治,淘汰撤并燃煤小锅炉193台,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城区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

五是突出抓好惠民实事工程。坚持把发展成果惠及民生,《2015年建设幸福南关行动计划》中10类59项任务基本完成。建立“1公里基层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圈”,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5,665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898人。创建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22个,为残疾人提供训练指导等各类康复服务7,770人次。实施279万平方米的“暖房子”工程,90个“老旧散弃”小区实现了居民自治管理;提高扶贫工作精准性,重点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流乞人员救助、免费健康体检等10项惠民项目,辖区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创新大学区管理模式,被教育部列入教师队伍管理全国首批19个“县管校聘”示范区;引进东北师大附中优质资源与26中学联合办学,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价下降幅度达50%以上;新农合参合27,420人,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8个精品街道文化站和2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功能进一步完善;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线,举办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冰雪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83场次,参与群众达20万人次以上,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六是突出抓好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区长接待日”活动,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67件次,5,644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1%。推进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升级,实现民意诉求智能服务一站式办理,年内累计受理百姓诉求49,588件,解决49,111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5.43%。加强基层平安创建,35个社区被市里评为创新社会治理示范社区。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有效提高。加强安全隐患体系平台建设,累计开展执法检查3,746次,整改隐患7,929项。强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被评为省级食品药品管理示范城区。

七是突出抓好效能政府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累计整改问题2,113个。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27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予以办结。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区各项任务,进入“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行列。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801项行政职权编制形成“一单、一表、一图”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开。深化集中支付改革,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系统全面建成,全区149家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强化审计监督,完成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政府性投资等审计项目61项。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政府行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武装、双拥、人防、物价、红十字、地方志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5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规划的完成,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回顾“十二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就:

五年来,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我们积极应对“十二五”时期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定实施“服务业立区”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提升,全力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104亿元,年均增长12.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76亿元,年均增长13.9%。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21.5亿元,年均增长14.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累计利用内资147.2亿元,外资2.9亿美元。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27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家。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新城建设持续加快。我们紧紧围绕打造城市新中心的目标,以规划为先导,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拉开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帷幕。累计整理可建设用地1,125万平方米,实现供地920万平方米,落位项目近100个。新建道路95条段,配套水电热气等管线153公里,主体路网框架已经形成。百花园、百木园等7个公共园林景观建成开放,前进大街、盛世大路30米绿轴初具规模,生态型功能优势逐步凸显。先后落成现代化办公楼10余幢、商务楼宇20余幢、中高档住宅小区30余个,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五年来,城市功能持续提升。我们坚持把城市建设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民生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持续集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高标准打造精品街路5条,改造提升标准化街路9条,硬化铺装巷道615条。完成2,144栋、1,190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工程,整治老旧散小区175个,惠及居民30余万人。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机械化清扫率提高到67%,环卫工人生活和工作条件持续得以改善。推行“数字化城管”,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绿地面积11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等生态工程,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五年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新增财力的80%用在民生改善上。连续实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累计342项民生实事得到落实。创业就业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69万个,安置就业6.5万人次。扶弱助困机制不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由每人每月305元提高到435元。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养老专业服务机构达到34家,床位达到1,610张。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扶贫解困全面推进,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率先实施下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管线维修5.8万延米,下水井翻建2,000余个。提供保障性住房2,335套,切实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加强基层服务场所建设,社区服务用房总面积由2.3万平方米增加到10.41万平方米,平均由403平方米达到1,826平方米。以大学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教育均衡,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健康工程深入实施,被评为国家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五年来,社会局面持续向好。我们按照“人性化、信息化、网格化、法制化”的要求,理顺机制体制,打破固化模式,强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累计发现、受理问题425,997件,解决419,634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9.19%,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深化群众来信来访和公开电话、读报办理工作,妥善化解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深入开展“安全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生产、食品、交通、消防、城市公共设施和危倒房屋等安全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平安创建扎实到位,连续四年在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各城区之首,社会局面更加和谐有序。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与我们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具有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数量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仍不明显;可利用空间资源有限,制约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的瓶颈还需加快破解;公共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精准扶贫还不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仍然不少,安全生产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不敢担当、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现象还要进一步纠正。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不畏惧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16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推进幸福南关建设的重要阶段。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形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为省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充分估计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长期性,更要看到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好中心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集聚的区位优势,发挥出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互联网及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比较优势,就一定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按照区委十二届七次会议精神,“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加速北部转型升级、南部集聚引领,推动南部和北部一体化融合发展,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为实现幸福南关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主要发展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7%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到2020年,逐步实现南部和北部一体化发展,传统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民生事业同步发展,形成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社区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智慧型城区,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到2020年,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百姓就业、就医、就学等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2016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0亿元;引进内资37亿元,利用外资6,900万美元。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创新转型发展。围绕“多中心辐射、片区化联动、整体性提升”的发展方向,全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金融产业优先发展。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和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促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着重引进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实施吉林省民间金融街规划建设,加快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年内实现小额贷款、担保、互联网金融等民间金融企业入驻50户以上。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围绕人民大街中轴,充分利用沿线资源,吸引知名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业态总部。年内重点做好钜城国际、传奇鼎盛等城市综合体的高端化引导,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载体。协助推进地铁1号线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探索发展以楼宇经济、地下空间经济、连廊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立体经济,提升中心城区经济“容积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城区高校、科研单位集聚优势,面向前沿、特色、优势产业需求,重点支持建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为特征的新兴业态创业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创新成果同相关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产能对接,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按照点线结合的服务业发展布局,加快商贸业提质升级,依托新天地购物广场、长春活力城等大型百货,突出购物天堂、假日经济等营销亮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实施大马路、永春路特色历史街区的功能开发、业态调整和营销创新,挖掘文庙、东天街保留区文化内涵,构建以商贸购物、休闲旅游为特色的联动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以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为主要着力点,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强化项目落位开工。重点推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开工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以上。重点抓好瑞凯国际综合体、吉林大剧院等规划项目落地,绿地塔楼、远大购物中心等筹建项目开工,洲际酒店、保利金香槟等在建项目进度。注重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协会招商、活动招商、以商招商,利用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缘、政策、集聚等优势,吸引大型金融机构落位、设点。重点推进清华同方长春科技港等高新技术项目落位。制定实施加快楼宇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一批资源占用少、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总部型企业,努力打造一批“金融楼”、“创意楼”和“信息楼”等主题楼宇。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完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发挥好专项资金扶持作用。加快希派创意城等孵化载体建设,年内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创业、创新载体达到10个以上,创造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三)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围绕打造城市新中心的总体目标,更加注重规划建设上高定位,产业发展上更高端,充分发挥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中心的集聚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的规划服务工作,破解存在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合规继续加大拆迁工作力度,为重点项目落位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全力保障综合管廊、亚泰大街立交桥、高压线改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积极协助湿地公园、永春河景观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新续建道路15公里,水电气热等管线55公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依托省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工人体育馆等大型文体设施相继建成,加快推进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功能转变,着重加快学校医院、交通养老、文化娱乐、停车场地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满足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强化项目集聚带动。加快推进项目达产达效,加速填充已经形成的商务商业面积,强化税源意识、扩大税源基础,年内开复工面积要实现18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商务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比重明显提高。

(四)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的规划要求,顺应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努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快旧城更新改造。着手编制和启动北部老城区更新规划工作,围绕精细、精致、精品理念,实施社区微改造工程,推进大马路步道建设和吉顺街、三道街等13条街路的简装整修。启动编制新民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商业旅游综合效益评估工作,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共同挖掘城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生态宜居环境。重点实施“两横两纵”绿化美化、出城口改造、南部新城增绿和老旧散小区建设四大工程,年内新增绿化面积14.9公顷,新增绿化覆盖率0.37个百分点。推进生产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和供暖企业环保设施更新,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全面完成污染减排工作任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扩大二三级街路机械化作业规模,提升街巷路精细化扫保质量。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取缔违规占道经营和违规广告牌匾。建立常态化的准物业管理机制,巩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成果,更好地为居民提供规范的物业服务。加快健全智慧城市管理模式,构建执法、公安、工商、环保、食药监等部门参与,多方联动、综合施治的管理工作格局。

(五)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坚持服务民生导向,继续实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普惠、均衡、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按照产业扶贫、培训就业、异地搬迁安置、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五个一批”的总要求,以精准识别为前提,以分类指导为原则,结合区情制定《南关区精准化救助实施方案》,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确保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实行更加积极的创业和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筑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残疾人阳光系列工程,继续抓好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全力推进廉租房三期建设,两年内完成6.45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任务。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幸福中心小学和华泽学校项目,完成103中学校附属幼儿园和南关区实验学校一期工程建设;打造学前教育品牌,力争御翠豪庭幼儿园、金色世界湾幼儿园投入使用。开展健康城区创建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人口卫生资源,加快卫计服务网络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文化、图书“两馆”投入使用,满足群众对于文化事业基础设施的需求。举办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打造冰雪趣味运动会等影响深、规模大、群众参与面广的特色全民健身品牌。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认真开展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共建,启动年鉴编纂,切实加强民族宗教、侨务、红十字等工作。

(六)营造和谐稳定环境。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从根本性、源头性和基础性工作抓起,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深化社会治理。推进智慧南关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一线、一网、一键”的服务渠道。增强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网格长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职业化能力、专业化水平。强化平安建设。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恐怖活动和违法犯罪。深化信访基层基础建设,针对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情况,健全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形势研判、预警和应对处理,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维护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尽快形成企业自律、多元监管、法制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格局。深入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加强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不断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充分调动起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办理、落实工作。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社会环境。不断加强效能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提高行政效能、方便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网上审批平台。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现部门间审批信息共享。完善督查和绩效考评管理体制,实施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一岗双责”,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开展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重大项目跟踪审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为全面建设幸福南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