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工作报告

南关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4-06-11 17:04 来源:
【字体: 打印

  ——2012年11月20日在长春市南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区长 杨大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的宏伟目标,在迎接挑战中奋力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突破,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以赴招商引资上项目,切实增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经济运行保持了稳步推进、逆势上扬的良好势头。——主要指标稳步提升。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亿元,同比增长25.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0亿元,同比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亿元,同比增长26.6%;引进资金30亿元,同比增长20%。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年初计划,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1:9.5:90.4。预计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98.8亿元,同比增长28.3%。传统商贸业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经营业态日趋丰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以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业态快速集聚,银行、信托、保险等各类机构入驻已达150多户;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不断壮大,已建成达效商务楼宇35座,入驻企业2,300余户。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总户数已达9,100户,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50亿元,同比增长30%,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规划调整不断完善,完成了控规核定、塔楼及中央商务区圆广场地下空间设计等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开工建设道路7条,水、电、热、气、通信等配套管网35.5公里;新增2条公交线路;对26条已建成街路进行了命名。强化环境形象打造,完成道路绿化70万平方米,对40余处工地围挡宣传板进行了更新,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6月15日正式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占全区的70%,集聚能力和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深圳正威集团、菲律宾华美集团等企业140个,签约总额330亿元。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全年引进落位、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65个,开工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其中,恒和广场等19个项目主体竣工,新增优质载体32.5万平方米;成基铂寓等7个项目投入使用,昆仑能源、国商百货等一批企业总部和高端商业竞相入驻。——财税增收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大商、引大户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引进优质税源,巩固扩大现有税源,税源基础不断壮大。区级税收过百万元企业达293户,过千万元企业达43户,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2.5%。大力实施区街财政体制改革,健全税源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形成了全区上下关注税源、培育税源、服务税源的环境氛围。

    (二)社会管理实现创新突破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着力在工作理念、机制体制、方式方法上率先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了独具南关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按照“在管理中突出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整合区综治办、应急办、公开电话等7个职能部门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局,研发了现代化信息数字软件指挥控制系统。从区、街乡、社区三个层面着手,自上而下建立起了一套指挥有力、协调到位、运行规范的组织机构,从组织形式和技术支撑上,保障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创新模式有序运行。根据人、地、事、物、情等基本情况,把全区57个社区、3个行政村合理划分为428个服务管理责任网格,并将辖区52个职能部门和水、电、热、气等公共服务企业的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和任务下沉到网格无缝对接,构建了“指挥前移,职能下沉,整合资源、充实力量”的“街区一体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了“问题发现在基层、矛盾解决在基层、信息反馈在基层、综治维稳在基层、民生改善在基层、党建服务在基层”的工作目标。——创新成果惠及百姓。在区级监督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三级平台、四级网络”快速高效、运行有序,确保了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年内共受理群众各类问题44,962件,其中44,355件得到较好解决,群众满意率达到98.65%,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18%。新模式的运行,实现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形成了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费往基层投的工作氛围。目前,“南关模式”已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并在省市全面推开,累计承办大型现场会7次,接待全国各地调研参观考察近40次,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先后予以专题报道,为全市乃至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城市功能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强化抓城建管理就是抓发展、惠民生的理念,坚持开发与整治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承载能力有了质的提高,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文明城复审验收。 ——城市建设全面加快。加快老城改造步伐,释放城市发展潜能。投入8,000万元,对7个夹馅棚户区进行开发改造,并精心组织实施了14块夹馅棚户区的先期规划论证。重点推进大马路、珲春街等片区改造,置换出市区黄金地段建设用地8.5万平方米,2,200多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结合亚泰大街快速路建设,累计完成东天街、长春大街等14条段、4.6万平方米的道路翻建,清明街西胡同、文庙路等17条段、4万平方米的巷道铺装。依法破解征迁难题,推动完成了地铁一号线、“三横两纵”等17项市重点工程的国有土地征收;累计完成583万平方米集体土地征迁整理,为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落位奠定了基础。——综合整治全面推进。以“八项整治”为抓手,全年投入7.7亿元,大力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了一批景观亮点,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着力提升路网布局,重点整治了繁荣路、东天街等4条市政道路,沿线环境全面改善。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累计完成了783栋,396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工程,惠及居民20余万人。加大绿化、美化、彩化和净化力度,新增绿地面积23.9公顷;整治老旧散小区8个;接管弃管小区保洁63个,新增环卫保洁作业面积354万平方米。投入2,000万元,重点实施了永春商圈改造工程,昔日老商业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向城郊延伸,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将富裕村、八一村、红嘴子村纳入城市保洁体系,实现了城乡保洁一体化全覆盖;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在全市率先开展环卫保洁示范工程,新建、改造升级移动式垃圾中转站32座;主次街路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环卫作业装备维修保养能力不断提高,一站式为民免费清运建筑垃圾创新模式不断完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7.1万平方米;加强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完善发现、处置、督办、考评和保障五项机制,城管案件的处结率达到95%以上,工地围挡不规范、渣土裸运等一批城市管理顽疾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严格实行定目标、定标准、定时段、定地域、定人员的“五定”考核管理办法,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张贴非法广告等违禁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四)民生保障更加深入有效坚持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上,积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较好解决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辖区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社会保障稳步提高。投入1.4亿元,新建5万平方米、1,084套廉租住房。开发就业岗位14,070个,新增就业12,041人,分别为年计划的117%和120%;完成养老保险扩面15,536人,为年计划的124%;完成城乡居民失业保险参保15,117人,为年计划的160%;新农合参合人员达到2,582人,各项参保指标完成情况均列全市第一。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4,564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投入129万元,对低保家庭新升入全日制高校学生给予1万元助学补贴;在全市率先设立了40万元环卫工人救助基金和30万元精神病患者康复托管基金。——公共服务稳步发展。投入2.1亿元,改善办学条件。103中学东湾半岛校区和文庙小学投入使用,育智学校完成整体改造,曙光小学、柳明幼儿园完成主体施工;对17所学校场地、消防等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及维修;深化了“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创建了首批名师工作室,启动了骨干教师“321”工程,构建了“大学区”模式下的“强校引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区域教育发展新体系。医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新农合医疗保障长效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示范区和卫生应急示范区;推行医保特困人群“七免十九减”服务,减免费用113万元,31,182名群众受益。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新建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15个,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打造“伊通河十里文体活动长廊”,新增健身路径20套、活动网点35处,为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拓展了新的空间。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实现成果转化。老年人文化活动成果丰硕,老龄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顺利通过计生工作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回顾性评估,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得到国家、省市充分肯定。——社区建设稳步加强。不断改善社区用房条件,累计投入7,800万元,新建、扩建、购置服务用房41个,使57个社区用房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15个社区用房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总面积由2.3万平方米增加到5.2万平方米;投入700万元,更新社区办公设施设备;投入300万元,对27个社区用房实施外立面保温改造。大力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为社区工作减负提效。持续加大基层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社区人员专业培训2,600余人次,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社会局面保持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工作理念。在大事多、压力大、责任重的情况下,全力做好维稳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社会治安防控到位。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圆满完成了十八大、省市两会、各类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和维稳任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可防性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居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信访问题化解到位。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和“一岗双责”制度,深化延伸“区长接待日”接访活动,全年接待群众来访738批5,848人次,初访一次性处结率达到90%以上。深入开展“积案化解年”活动,省、市交办案件化解率达到95%以上,一批重大集体访和苗头性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到位。大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企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在规定指标范围内。健全突发问题应急防范处置机制,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处置,妥善解决了五环体育场氨气泄漏等多起突发事件。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根本,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软环境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有效提高。——民主法制持续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意见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和群众普遍需要了解的信息,全面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和协调代办制,项目落位、审批、建设进程全面加快。开展软环境评议问题大整改,制定95条整改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廉政勤政持续加强。以完善保障体系、预防体系、惩治体系和矫治体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行“五个不直接分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事。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重点部门、重要领域的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财政投资重点工程项目规范运行。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公务员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一年来,我区先后获得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及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等国家、省市荣誉近百项;成功举办环卫专业车辆保养、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等省、市级现场会10余次;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城乡保洁一体化模式等一批创新经验在省市推广。与此同时,圆满完成《南关区志1989—2003》的编纂出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武装、双拥、人防、物价、红十字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新一届政府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实现了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驻区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的真情相助,得益于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对政府工作给予关心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南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功能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南部开发建设的瓶颈有待突破,北部改造提升的进程有待加快。二是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高端产业集聚、集群不够,优质楼宇资源尚显不足,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有待加大。三是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品质形象尚待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也有待提高。四是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各种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以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为重点的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干部作风不够扎实,政府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幸福南关的关键之年。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受此影响,各类项目投资明显放缓,投资拉动力和项目带动力渐趋减弱;股市、楼市、车市持续低迷,居民消费多持观望态度;受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难度也不断加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把握好国家、省市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勠力同心,抢抓一切有利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可行办法,全力以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按照区第十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围绕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全力构筑以高端商业、商务、金融、文化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强力推进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提升,全面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深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力争达到2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力争达到15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7.5%,力争达到47亿元;引进内资比上年增长20%,力争达到36亿元,外资达到5,000万美元。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布局,着力在培育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新突破结合深入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以推动“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提升”为着力点,进一步集聚发展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为现实发展提供载体,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为持续发展增添动力。——南部要有新发展。坚持把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作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第一平台和主战场,集中全力推动开发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强化政策落实。用好省级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建立更为宽松的政策机制,为招商引资、壮大财力和可持续发展搭建最优的政策平台。强化土地利用。立足于确保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的用地需求,加快破解地上物拆除难题。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已整理土地,大力引进高端商业商务、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项目,年内力争土地挂牌出让75万平方米。同时,按照北进南扩的方式,力争扩充开发区面积,为扩大增量争取更大空间。强化基础配套。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市政综合管线、交通设施等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各类专业规划设计。超前做好道路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年内实现20条以上道路开工建设,配套跟进水、电、热、气、通信等管线30公里;积极推动高速公路收费口迁移;力争完成66千伏和220千伏高压线改线工程。强化环境打造。继续巩固生态环境整治成果,依法打击私搭乱建和抢建、抢种行为,推进翠泉源公园、御湖公园规划建设,实施已通车主次干路的绿化、彩化工程,不断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开展对外宣传,年内组织3-4次招商推介、投资恳谈等大型活动,提升开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北部要有新形象。坚持从盘活存量入手,立足业已形成的区位优势和商业基础,填充楼宇点、打造经济带、培育商业圈,依靠内涵式提升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老城区存量资源效益最大化。强化填充楼宇点。依托商务楼宇空间,加快引进以企业总部、咨询中介、电子商务等为主体的现代商务企业,年内力争培育纳税亿元楼宇3座。强化打造经济带。依托商业街路资源,加大扶持引导力度,进一步挖掘优势,逐步形成不同业态的特色商业街路。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原有专业街路的基础上,年内重点抓好长通路伊斯兰教文化商业一条街、五马路孕婴服务一条街的打造。强化培育商业圈。依托传统商业区和新建商务区,鼓励现有企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提升服务层次,培育品质品牌,丰富经营业态,放大辐射作用。年内重点抓好重庆路商圈的巩固拓展、永春路商圈的业态调整,卫星路商圈的繁荣壮大,孔子文化园周边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不断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壮大。——项目要有新突破。坚持从提质增量入手,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强化资源储备。抓好资源普查和整合工作,将辖区闲置地块、新建楼宇等资源进行汇总整理,策划包装成一个个项目,建立地块-楼宇资源项目信息库,为有针对性地对外推介做好储备。强化引进落位。立足“择商选资”和“招大引强”,拓宽招商领域,丰富招商方式,瞄准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实现招商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强化开工建设。年内安排重点推进项目76个,其中42个续建项目复工率要达到90%以上,竣工面积要达到160万平方米;新建项目要确保开工25个以上,开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绿地中央广场、钜城国际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商业、商务类项目,华润橡树湾、中海紫金苑等高端地产项目,民生大厦、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进程,年内力争有进展、出形象。强化填充达效。突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和已建成楼宇的“二次招商”,以资源为载体,引进大企业,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大投资,年内填充和盘活商业面积42万平方米以上,引进企业200户以上,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财力要有新增长。充分利用辖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形成投资创业的“洼地效应”。强化税源涵养。用足用活国家、省市优惠扶持政策,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大对重点税源大户的培育,扶持大企业做优做强。同时,制定出台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企业孵化器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税源引进。注重政策引导和优质服务,研究制定一系列更为细致、更为周到的为企业服务措施,吸引更多规模企业来我区安家落户。强化税源监管。提高税源动态监控水平,不断扩大监控覆盖面,确保本区纳税优质税源留得住、域内经营域外纳税转得回。

    (二)突出承载功能,着力在建设宜居城区上展现新形象坚持把城市建设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民生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标准、细化措施、强化管理,着力打造规范有序、洁净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优化城区配套功能。积极争取市里支持,完成东岭北街道路拓宽工程,新建滨河路、公平路等8条街路。做好地铁1号线、2号线等重点工程的协助配合工作。深入开展标准化街路改造,重点提升大经路等4条市政道路整治。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完成省女子监狱、中化地勘院地块等7个棚户区的回迁建设;推进新民胡同、东天街地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继续开展老旧散小区整治工程,高标准改造好盛华小区等6个老旧居民区。大力实施“暖房子”工程,年内力争完成600栋、3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美化城区环境面貌。开展亮化精品工程建设,推进亮化工作向商业街区、重要节点延伸,新增亮化楼体20栋。以水系周边、公共绿地、路侧绿带建设为主线,合理均衡绿化布局,重点提升改造滨河小区等6个社区休闲广场,加快自由大路、东岭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对体育场正门绿地、河畔花园绿地等8块留绿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城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0.42个百分点。——强化城区精细管理。依托市容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大对违法违章建设的查处;加强户外广告的整治;规范夜间排档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加快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工人作业休息点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餐厨垃圾回收集中处置;扩大环卫机械化作业范围。探索建立社会非盈利性组织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物业服务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弃管小区物业管理问题。

    (三)突出基层基础,着力在社会服务管理上再上新台阶正确认识转型期社会问题的规律性与特殊性,主动顺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服务手段、创新模式,回应群众利益诉求,维护公共安全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围绕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进一步扩充责任部门,增加服务内容,确保职能、人员下沉到位,及时受理、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内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研究制定全区社会服务管理相关制度,推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考核监督机制,促进职能部门与社区网格和居民之间的互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加快培育建立服务性、互助性,公益性、慈善性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运用政策性引导和市场化手段鼓励其参与到社会服务管理中来,切实提高社会和公众的参与度。——深入抓好信访稳定。加强对信访稳定形势、突出问题、政策效应以及工作推进情况的分析研判,建立信访听证和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落实“区长接待日”制度,深化完善“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全面参与”的“大接访”工作格局。延伸工作触角,推行领导包案,深入基层一线推动问题解决,年内有效化解一批历史积案,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充实群防群治力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营造和谐法治文化氛围。健全应急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狠抓生产、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监管,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四)突出民生改善,着力在打造幸福南关上开创新局面牢牢把握幸福南关建设这一主题,按照“持续改善、长远受益、群众满意”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重点、创新载体、健全机制、注重实效,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幸福南关”计划并逐步实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年内开发就业岗位10,000个,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任务。整合救济、救助资源,采取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多种帮扶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开展“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推进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站建设,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一、二期廉租房工程要实现全面入住,加快推进三期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连片环境整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内涵、特色发展。进一步发挥大学区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普通学校向“新优质学校”转变;借助新一轮省素质教育学校评估的契机,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实验学校一期工程,推进太平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的新建、改造和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做好《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期满复核工作;力争通过国家中医院等级评审验收。稳定低生育水平,拓展计划生育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服务质量。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积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年内做好文化馆新建和图书馆改建,打造5个精品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20个精品社区文化活动室;承办好“第十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努力形成文化市场治理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着眼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围绕“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硬件建设上,采取改建、扩建、购置等有效方式,加快推进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的社区逐步扩大面积;规范社区管理,实现社区标识、外部粉饰、服务窗口、服务功能,工作流程“五统一”;加大社区财力投入,根据各社区辖区面积和人口户数等情况,适当补充工作运行经费,为创建幸福社区提供保障。在软件建设上,通过制定标准、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对家政服务、扶老助老等社会组织的扶持,引导其在提供服务、完善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服务水平,把为民服务事项延伸到楼道、覆盖到个人,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突出执行落实,着力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全面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更加注重能力建设。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执政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执行力。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之风,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主动适应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求,敢于直面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困难,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履职尽责,致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公共服务。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机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落实行政权力透明运行,促进政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更加注重贴近基层。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牢记根本宗旨,增强公仆意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眼睛向下”,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创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办成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更加注重清正廉洁。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争做勤政廉政的表率,严防惰政不作为、误政乱作为。坚持“权为民所用”,以德修身,以纪律己。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征迁、重大工程建设的监管,增加决策实施的透明度,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加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审计,抓好源头治理,预防腐败滋生,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百倍智慧、树千倍信心、投万倍精力,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