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重点领域 > 公共文化服务

长春市南关区旅游规划及发展问题分析

时间: 2023-12-22 10:46 来源:
【字体: 打印

 

第一 南关区文化旅游圈现状分析

1.1南关区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南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相接,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连,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净月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为邻。经过多次区划调整,辖区面积由497平方公里锐减为80平方公里,是长春市面积最小的城区。共辖121乡,1个省级开发区(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7个行政村,59个社区,户籍人口约50万,实际居住人口近70万人。南关区既是老城区,又是新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卫星路为界线,北部老城区和南部新城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北部老城区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左右,是长春市百年商埠地、传统商贸业聚集区。

南关区同其他城区相比,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发展历史最长。南关区是长春市的发祥地,清道光年间就形成了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村镇,1825长春厅迁址到此,形成了长春市的雏形,历史上素有先有南关、后有长春的说法,长春建城以来始终伴随着南关发展的印记。从文化资源看,南关区是长春市的发祥地、文脉所在地和百年商埠地。汇集着道台府、文庙、般若寺、清真寺等历史遗迹;孕育大马路、永春路、鼎丰真、东发合等百年商业街区和商号;拥有中科院光机所、东北电力设计院等6所国家级科研单位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6所著名高等院校,长春市体育场、长春五环体育馆等坐落于此。科教文体资源丰富,传统商业氛围浓厚,是集商贸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于一体的中心主城区。从民族构成看,南关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老城区。截至2019年末,全区有33个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藏族、锡伯族等3.2万余人。

南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是全面指导南关区产业优化升级、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旅游业提出: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建立高位统筹的发展机制,成立南关区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设立游客维权热线,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依托文庙发展国学文化游,通过丰富、完善孔子诞辰、青少年成年礼、国学大讲堂等活动,打造国学文化体验游产品。依托长通路清真寺、华联古玩城等资源,探索旅游与文化、商贸相融合的渠道,协调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进社区等惠民活动,组织公益性旅游宣传,加强文明旅游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同时,依托省图书馆、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工人体育馆、市青少年活动基地等文体活动场所,打造未来长春城市文化新中心;依托雕塑公园、南溪湿地公园、永春河景观带和已建成的公园绿地,打造城市中心区高标准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区。优化生态环境。长春市绿色通道——伊通河水系纵穿南部新城,八一水库、南溪湿地等水面点缀其中,为南部新城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强力推进伊通河、永春河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光明公园、南溪湿地、谢家公园和长春苗圃提升改造工程,形成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城市绿轴相交织的绿化网络,十三五末期,绿化率达到48%以上。经过各级政府和南关区广大市民的不懈努力,南关区已经具有道台府衙、孔子文化园、南溪湿地等一批优质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

1.2南关区旅游重点项目分析

1.2.1南关区孔子文化园

孔子文化园(长春文庙),位于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与二道街交汇处,始建于清同治11(公元1872),由当地乡绅朱琛捐资修建。距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和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分别由长春知府杨同桂和长春县知事赵鹏第主持过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这里曾呈现出门前古榆参天,花草满坛,泮池如新月,虹桥飞架其上的动人景象。

随着风雨的侵蚀和文革的影响,长春文庙遭到很大破坏,一度辟为校舍。2002年,在时任长春市市长李述的主持下,市政府出资对文庙进行了重建。2008年,在长春市人大主任祝业精、长春市政协主席张元富主持下,由祝业精主任募集资金复建了文昌阁(即国学大讲堂和市民道德大讲堂)。2011年,在长春市主要领导崔杰、祝业精、姜治莹、张元富等关怀下,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长春文庙再次进行了改扩建,建成了孔子文化园。文化园包括长春文庙小学和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两家单位。长春市文庙博物馆获准成立于2011年末,现在,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文庙建筑主要包括泮池、棂星门、大成门、钟楼、鼓楼、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殿、圣泉、文昌阁、文昌亭、魁星楼。主体建筑规整严谨,呈对称格局,分别排列在中轴线两侧,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长春文庙除大成殿供奉孔子及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十二哲人(闵子骞、仲弓、冉伯牛、子贡、宰予、子路、冉求、子夏、子游、子张、有若、朱熹)塑像外,还布置有三个主题展览,内容丰富而精致,其中东庑有《儒圣孔子——<孔子圣迹图>艺术精品展》,陈列了玉质、铜质、木质等不同的《孔子圣迹图》雕刻作品。其中,长白石微雕《孔子圣迹图》,是我省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先生专门为我馆所刻,构图细致精练,造型生动传神,使人对至圣先师的思想情怀、善德懿行有详细的了解,表达了对孔子的崇仰之意;西庑有《开科取仕——中国科举文化专题展》,陈列了有关科举的资料,给大家整体展示了科举制度从萌芽,确立,再到鼎盛和衰落,直至废除的整个过程;崇圣殿有《圣迹儒风——中国文庙历史沿革展》,展示了长春文庙和全国及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文庙图片,陈列了长春文庙部分珍贵藏品。上述三个主体展览利用缩微模型(包括场景和人物)、电子书等现代展示工具,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对孔子的事迹、科举制度和文庙的历史做了全方位的展示,极具特色。

长春文庙从2002年复建以后,重新焕发了生机,积极地投入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当中,每年除举行成人礼、启蒙礼等传统礼仪活动外,还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腊八等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深受民众、游客的欢迎;并一直积极从事国学宣传普及工作,20051228日,长春文庙与省社科联、长春电视台等单位共同开办了全国首家公益性国学讲座——国学大讲堂,至今未曾中断。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大量市民来到文庙收听国学讲座,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2003928日,长春文庙恢复举行祭孔大典。此后,每年928日孔子诞辰日,长春文庙都举办隆重的祭孔庆典活动,包括2005年参与全球华人、海峡两岸等国内外联合祭孔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2历史街区(东天街)

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东天街)所在地块位于伊通河西岸,历史上紧邻老宽城子东部城墙,具体位置在老城内三道街东部尽头处,通过三道街与老城内有一定的交通联系。自长春建城以来至商埠地时期,该区域都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到宣统三年(1911年)时,街区所在地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村落,区域内部的空间格局,道路系统隐约可见。伪满时期的国都建设规划对本地块所在的老城东北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将该地区规划为新京的娱乐和中心,规划形成方整的路网格局,街区范围内规划形成“Y” 字型路网,该路网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天。

长春的发展经历了老宽城子时期、帝俄附属地、满铁附属地、伪满新京等时期,各个时期都遗留下来能够代表各自历史年代的特色街区,比如代表帝俄附属地时期的中东铁路宽城子车站历史街区、代表伪满新京时期的新民大街等等,而作为长春起源的老宽城子时期却几乎没有能代表老城历史风貌的成规模的街区。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上虽然并不位于老宽城子的城墙范围内,但该区域随着老城的建设同步发展,是长春市内历史最悠久的区域之一,同时该区域在地里位置上离历史上的老宽城子距离最近,故老宽城子时期的历史风貌特色需要由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承担起来。2007 年,长春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经过调查论证,确定了第一批保护历史建筑名录,其中包含宽城子老城民居特色保护区

2009 11 月,经市政府批准,确定长春市划定十个历史街区,宽城子历史文化街区就在其中,该街区也成为长春历史上老宽城子时期的特色代表区域。

1.3南关区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虽然南关区是长春市的核心区,拥有近50万人口,但发展空间狭小、产业结构单一,未来发展必须依托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发展基础。南关区的文化旅游产业不能单独存在,更不能独立发展,必须借助省市服务业、农业、工业的发展成果。南关区的服务业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服务业,其中,传统服务业面向的群众不单单是辖区人口,而是省市的消费群体;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对象立足省市,乃至辐射东北亚区域。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是所有产业发展的血液,文化创意和设计研发是企业壮大的智慧中枢,南关区未来只能依托省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三大产业提供强大的血液和智慧动力,通过省市三大产业的大体量、高质量发展,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随着城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区逐渐成为南关区城市的旅行名片。但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大肆入侵历史文化旅游区,过度的商业化对其文化氛围及历史风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历史文化旅游区逐渐失去了其文化特色与独特韵味,千街一面问题愈发突出。从目前来看,南关区文化旅游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尤其依托长春文庙、宽城子老城、东天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亟待加强。主要问题,梳理如下:

(一)过度商业化现象明显

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商业化现象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但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商业化在缺乏控制的情况下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过度商业化商业化氛围过浓。走进历史文化旅游区,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充斥着叫卖声。夫子庙中文创产品也不过是将状元元素设计成各类旅游纪念品,而真正的文化并未被发掘。

(二)商业化与旅游区文化不符

历史文化旅游区被各类店铺填满,时尚服饰品牌、饮料甜品、西式餐饮、网吧等与传统文化毫无关联的店铺比比皆是,游客无法从这些店铺中找寻历史文化旅游区的独特之处更无法了解真正传统文化。旅游区内充斥着大量不表达任何文化符号的商业,使得长春文庙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旅游区的独特文化。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游客多希望通过长春文庙了解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感受历史风土人情,但现在的商业运营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

(三)注重开发而忽视了保护

政府对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资金投入往往是为了发展地区经济,而对于旅游区古建筑的保护和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这不仅会导致旅游区历史文化气息逐渐被商业氛围取代,而且,大量引进商家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大量外迁,同时连锁品牌的进驻、房租的提升等给一些规模不大的老字号带来不小的生存压力等等,这些均会不同程度的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四)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固然可以让整个旅游区显得整洁、大方,但是基础设施方面不仅仅有卫生的衬托,而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方便。例如厕所标识,厕所内部环境、旅游区公共休息设施、便利停车场等,都有待改善。,顾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商家普遍反映留不住顾客。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历史旅游区商业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很多的历史旅游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种可能因规划不足或者用地审批造成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五)商业创新性不足

南关区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店铺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一大部分五年以上的老店,店面布局没有新意,有的甚至从开店之初就没有再进行过装修。这不仅是东天街存在的问题,很多历史旅游区在商业化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通病,旅游区的商业化赶不上社会发展更新的速度。在发展商业化的初期都没有将客群做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如究竟是服务于本地居民的休闲购物需要,还是将之作为旅游吸引物供游客游览、休憩、购买纪念品等,存在边界上的模糊。

 打造南关区文化旅游圈的建议

2.1总体要求

2.1.1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个五战略要求,深入实施旅游+,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优化产品、设施、政策供给,提升抗风险能力,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南关区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共享发展的民生产业和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2.1.2基本原则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南关区文化旅游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生态化。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低碳消费和文明旅游,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开创 和谐、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新局面,促进南关区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品牌化。坚持创新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拓宽旅游产业外延,实施差异化发展,突破同质竞争的瓶颈,突出南关区旅游优势,通过科学组合旅游要素,整合优势旅游产品,打造全域全季旅游产品形象。

三)人本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着力打造多样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增强南关区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长远化。以应对疫情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优化和细化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疫后旅游市场的引导,推动旅游就业市场稳定化和规范化发展,高度重视国内旅游市场,引导国民出境旅游消费回流,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旅游业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五)科技化。应更加注重科技的前沿和引领创新,将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旅游发展中,引导科学的规划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

2.1.3发展目标

借助全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积极态势,利用常态化防控下的洼地效应,适应疫后智慧旅游、在线消费、身心康养等新兴业态发展趋势,稳定基本面、拓展供给侧、扩延需求层,蓄能发力、调整结构、提质增效。坚持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加速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和提升发展质量,抢占疫后旅游业筑底反弹先发优势,助推南关区经济社会新发展。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产业融合,尤其突出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南关区文物、非遗、艺术等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演艺产品。突出精品旅游产品打造。策划提升一批文化体验、滑雪风光、中医保健、生态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同时,依托综合交通网络,串珠成链,在原有传统旅游线路的基础上,策划推出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度假旅游线路,重点培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等。

2.2意见建议

(一)加强疫后旅游市场的引导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推动旅游业有序复工、高质复产成为重点。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疫情防控需要与旅游业恢复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复工复产始终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为此,可运用大数据,做好旅游行业复工复产专项分析、关键区域检测预警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旅游从业主体复工复产的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旅游业分业分时段复工复产指南;进一步强化、优化和细化政策。

(二)稳定规范旅游就业市场

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鼓励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旅游从业人员灵活就业;鼓励发展区域性旅游从业者服务平台,为广大旅游从业者提供用工信息、业务提升、法律咨询等方面服务,也可借鉴共享员工方式,解决旅游相关行业错峰用人问题。此外,还要从长远考虑,推动旅游就业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包括重点完善导游管理和评价体系,有效解决导游及领队挂靠问题,建立旅游职业认证制度和社会化的评价制度,针对各种新兴行业制定相应的从业标准,重视旅游行业中的非正规就业或非传统就业等。

(三)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

十四五时期,旅游业不仅要通过创新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革命将催生全新的智慧景区和智慧服务,这些实时的场景应用加上大数据分析、自媒体应用将对景区营销方式带来深刻变革。5G网络会使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将会为文化产业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5G网络通过与VR/ARAI等高新技术的结合,可为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及至东天街、孔子庙等提供更好的发展模式,为大众提供更良好的公共文化体验;杜比全景声、4K超清、VR等在演唱会直播中流畅应用,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置身演唱会现场。新技术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催生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景,刺激文化消费。要大力开拓5GWiFi6、区块链、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界面、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空间。要专门制定旅游创新政策,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并建立各种孵化机制,将最新的创新理念和科学技术引入旅游业。

(四)优化绩效评价体系

在遵循吉林省和长春市十四五旅游规划的目标基础上,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淡化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增长的追求,更加注重旅游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更加强调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协调统一,并从评价体制、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结果反馈4个方面设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五)加大力度宣传南关区旅游品牌

根据当前疫情发展态势,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旅游都将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这对于国内短途旅游市场来说,围绕南关区周边的旅游需求预计将会迅速发展,是南关区旅游业迅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机遇。通过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营销力度等方式,迅速扩大南关区旅游品牌影响;通过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方式,引导市内及周边市居民短途旅游消费回流。

(六)加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

历史旅游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利用好本地区的人才资源,采用新型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另外可以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增加旅游区活力。选择新建一批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等。坚持走理念先导、实践中摸索的经营路径,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旅游区发展中。在政策和管理上为旅游业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培训等,提供便利和支持。

2.2.2针对文化旅游区的建议

(一)综合沿线文化商业要素打造旅游品牌

传统的历史文化商业旅游区往往只注重自身的修建和改造,忽略其与周边环境的内在联系,将其与周边割离开来,成为区域内特立独行的个体。现代模式的历史文化商业旅游区将从区域整体环境出发,以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为主体,综合旅游区沿线的各种文化商业要素,形成特色化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自身的独特品牌。

(二)注重历史文化与大众消费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历史文化商业旅游区往往是传统街道景观+现代商业产品的简单拼凑,现代模式的历史文化商业旅游区将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与大众消费之间的关系,以人性化、亲民性、生动的表达方式将自身文化内涵传递给消费者,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新理念和新空间,引领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趋势。

(三)满足居民主体居住功能

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区是市民生活的聚集地带,贴近人们的生活,具有明显的市井气息。所以,南关区旅游区域改造,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属性与价值体现,要充分注重民情、采纳民意,最大程度使其成为人们城市生活与情感的体现。街道中应该能提供一些可供停留的设施或空间,使得线性空间被点状空间打断。在老街的改造过程中可以考虑在整条街道穿插几处公共空间,使街道空间伸缩有致。

(四)遵循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文化园、特色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和整治改造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设置人行道、厕所、座椅、停车位、治安岗位、公共交通系统等,充分考虑到老人、残障人士的需要,创造人性化、舒适化的购物环境。

2、突出特色原则。文化园、特色商业街要以文化脉络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注意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空间环境采取保存、利用、创新等途径,传承历史文脉,塑造独具特色的商业景观。

3、适度均衡布局原则。文化园、特色商业街在总体上应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和城市规划的要求,适度均衡布局。既要考虑到传统商业的发展要求,又要考虑到新城区的发展对商业网点的需求。减少因文化园、特色商业街过于集中引发的交通量大增和恶性竞争,方便市民购物、娱乐、休闲,保证城市商业有序运行。

4、系统综合原则。文化园、特色商业街应从区位、规模、经营、形式、型态、特色、功能等各方面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规划布局、交通体系紧密协调和配合。构建文化、商业、旅游协调发展的保护及利用模式。充分利用东天街等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建筑资源和文化故事,将民俗、建筑、商区和近代故事融合起来,把文化、商贸、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2.3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对全区重大旅游项目进行统一部署和科学决策,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建立全区旅游业专家咨询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为全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确保全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压实属地责任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责任重于泰山。文旅行业复市经营工作以属地化管理,有序推进本地区本行业复市经营为原则,积极做好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切实帮助文旅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渡难关。开工复工的企业,要做到文旅市场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严防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

(三)强化安全生产

指导监督文旅企事业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做好通风、消毒、体温检测等防控工作,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分区作业、分散就餐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做好员工的疫情防控培训,由企业监测管理员工和游客、顾客及来访人员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要按照当地要求及时与有关部门做好衔接。指导符合复市经营条件的文旅企事业单位做好准备工作,重点对公共场所、设备设施、游览安全等重点区域或环节,开展体检式检查,确保安全复市复工。

四)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行动方案,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复市经营的文旅企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及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要求,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开展检查巡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五)提供资金保障

尤其避免因为资金掣肘历史文化旅游区保护更新改造项目的推进。除了市、区两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要建立保护基金、社会捐助、商业投资等多种方式的资金支持渠道。同时,争取国家和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合理进入历史文化旅游区的保护开发领域。

 

 总结

 

国家把支持新一轮东北振兴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持续加码,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十四五期间必将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省委确定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市委提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对中心城区而言,这些都是重大的政策利好、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充足准备、借势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关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重点是要结合国家、省市及上级单位规划思路及发展战略,围绕一主六双四大板块及长春现代化都市经济圈建设发展布局,以传统服务业发展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为规划主线,明确新时期南关区战略定位,提出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培育和布局、区域开放协同等问题的发展目标和对策。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的南关区十四五规划。

历史文化旅游区作为一座城市的旅游名片,虽然其发展面临诸多无奈,但我们仍坚信,通过完善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不合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旅游区这一充满活力的遗产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