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的建议》的提案(第1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的回复
机构改革以来,我局为进一步与相关部门配合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积极与区食安办沟通协调,按照《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上级机关的相关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与区食安办共同开展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抓规范,建章立制。针对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首先要建立了各项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着重建立“6个机制”: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综合监管机制、食品监测机制、信息报告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抓整治,突出重点。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解决阶段性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隐患,强化日常监管,着力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
三是抓宣传,营造氛围。分局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作为食品安全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正面引导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正确认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广泛宣传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功能和舆论监督作用。
四是抓应急,提前预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置系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对食品安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通过区食安办积极协调卫健、疾控、教育等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害。
五是抓督查,促进落实。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监管部门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各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督查和年度目标考核,全面掌握各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一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关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的回复
(一)加强基层所建设。按照“两化”所建设要求,我局积极与政府协调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统一制作各类监管人员公示板、统一各项公示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着装等。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一是购买执法记录仪、打印机、更换执法等设施设备,用于日常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处理投诉举报及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二是充分利用我要执法、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平台等信息化监管执法APP,提升监管执法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一是按工作职责与监管力量核定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职数。二是改善人员结构和素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培训增强业务能力,提升监管水平。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综合信息平台、食品检验数据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全区信息共享和风险评估预警,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努力营造我区食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三、关于依托大数据串联,实现跨部门协同共治的回复
一是强化部门协作。为深入贯彻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专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中央行政机构改革相关工作部署,南关区检察院、南关区公安分局、南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4月研究制定了《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主要体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处理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食品药品重要违法信息,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将侦办案件中发现的重大监管问题通报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在侦查食品药品犯罪案件中,已查明涉案食品药品流向的,应当及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依法采取控制措施。
二是加大监管信息公开和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及时化解谣言虚假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管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三是强化社会宣传。每年,我局均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大型商超、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受到群众欢迎。
最后,感谢您对食品监管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