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xx代表:
您在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南关区营商环境工作质量与服务效率的建议》(第11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您提出的“对业务职能部门强化量化工作指标和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建议把职能部门业务工作人员量化指标作为绩效考核重点指标”2点建议对优化我区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狠抓工作落实,采取系列举措,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机制、以评促建常态长效
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同时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将营商环境、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两组合一,统一调度”。同时,按照全省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部署,建立健全13个街(乡)、62个社区(村)的营商环境建设组织机构,形成营商环境工作闭环,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上下齐心,一抓到底,形成合力。制定全区营商环境重点工作方案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细则,对全区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量化考核,注重工作实效,狠抓工作落实。
二、创新改革,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
疫情期间,在指导各级服务中心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采取线上预约、全程网办、上门助办等方式,为辖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帮助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办理相关许可。截止目前,累计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5.7余万件,群众满意率100%。组织相关部门高效完成了区《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和《政务大厅受理事项负面清单》、《权责清单》、《简政放权台账》的编制工作,并对全部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扩大了24小时自助服务的覆盖范围,新增国家电网、公安户籍和“吉事办”柜式终端等全省独有的自助设备。在全省率先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23项“不间断”政务服务。新建62个便民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工作。创新推行“开门一件事”改革,实现审批服务资源整合,今年以来,全区 30 余个新开工项目、2 万余个市场主体流程审批时限缩减 60%。 推动数智化政务服务。为给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创新研发“一码通办”掌上办事平台,在原有“掌上办事”、“部门专区”版块的基础上,增设“惠企政策直达”、“投诉建议受理”等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政策精准推送、需求智能匹配、申领一键办结”全流程掌上闭环。目前该系统已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小企业房租水电补贴申请发放、疫情期间经费统计方面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受理群众诉求591件、办结率99.5%;累计为全区中小微企业成功发放补贴资金300余万元,为南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地数智化支撑。
三、信用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健全
制定了《2022年南关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提出了信用建设工作目标。以城市信用监测指标为抓手,夯实信用基础工作,全年完成信用信息归集2,400余万条、市场主体信用承诺347,531份。开展线上业务培训4次,提升行政执法部门“双公示”报送质量,开展严重失信市场主体修复工作,全区68家市场主体退出失信台账,连续3个季度信用监测排名主城区第一。深化“信用+金融楼宇”场景应用,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获评长春市信用示范园区。探索创建“信易+基层治理”,其中“信用+政务服务”社区场景应用获评全国信用优秀案例,同时民康街道园东社区、南岭街道南岭社区获评长春市信用示范社区;为加大“信易贷”推广应用,我们开启了数智化信用服务的新模式,依托一码通办系统,设置了网上服务专区,配置数据传输端口,打通了市区两级系统平台互联通道,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构建了以数据传输代替企业填写注册信息的方式,简化了企业注册流程,提升了企业应用体验感和便利度,目前,我区企业信易贷注册数量全市第一,为企业成功申请贷款此工作做法也成为全市信用工作的亮点。
四、 聚焦监管,打造公正透明法治环境
全面落实“互联网+监管”,主动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双公示”制度。创新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设立助企法律服务窗口。公布实施包容审慎执法“四张清单”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松绑。以法律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检查备案改革,实现行政检查部门、检查事项、检查人员、检查对象“四个全覆盖”,全年共计检查任务1490件,实现检查报备100%。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高标准办结代表建议200件、委员提案245件。
五、 聚焦主体,打造稳定高效的市场环境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时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证照办理”进街乡改革,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台后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实现多点受理、超前服务、分散权限高效运行,规范审批行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全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再优化,以“减环节、减前置、减材料、减时限”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审批事项的受理条件、办事环节、审批流程,确保审批标准可量化、质量可预期、过程可跟踪、结果可考核,形成了《南关区“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实现了政务服务在改革中再提速、再增效。
六、创新活力,打造激励包容的人才环境
持续深化“助企服务”,政校企合作送人才,推出了“五环回路”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和政企校训“四方联动”合作机制,组建“南关区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搭建起大学生就业和企业引才的“双向快车道”。落实人才新政,高端人才发放奖励资金。2人获评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举办53场人才引留和校企交流活动。依托南关科创中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条,转化各类科技成果20个。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共同申报省级项目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创历史新高。
七、纾困解难,打造务实普惠的要素环境
持续深化“万人驻万企”活动,先后召开了金融机构座谈会和旅游业企业座谈会,通过政校企合作送人才,政银企合作送资金。修订完善我区的惠企政策,形成优惠政策升级版,积极推进惠企惠民政策直达,实现惠企惠民政策线上申请和政策资金网上兑付。同时,依托南关区“一码通办”掌上办事系统,将我区的政策进行宣传,专题研究拿出资金,坚决兑现奖励,实施了金融助企行动,为多户小微企业达成意向融资,让企业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坚定在南关发展的信心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全省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宣传。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借助各级各类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我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全区各单位帮持企业发展、促进项目建设、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全区上下参与、支持、融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厚氛围。
二是落实《南关区营商环境建设创新提升工作方案》。由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通过“五化”工作法,按月调度营商实事工作进展,按季度通报工作成效并向领导小组专题汇报,实现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时时抓、事事抓。
三是抓好专项治理工作。通过“作风大整治”活动,对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进行专项治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深化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对全区各类企业商户进行走访,对行政检查执法备案落实情况巡查,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感谢您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